藝術中國

中國網

這些展覽,帶你預熱國慶小長假!

第17期
2019/09/21-09/27

推薦精彩藝術展,不負週末好時光

來源:藝術中國

這些展覽,帶你預熱國慶小長假!

本週末及下周,“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展開啟徐悲鴻紀念館新館序幕;作為一艘從事海洋研究的科考船,為了提高公眾對海洋的認知,在過去幾年中,塔拉號一直歡迎藝術家登船同行,“Deep Blue:致敬塔拉號”展出了五位登船同行的藝術家作品;2019武漢國際創客藝術節,通過論壇、展覽等七大版塊,開創了一場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的創新盛會;“自由棱鏡,錄影的浪潮”、“攝影術傳入與中國攝影書寫”、“山河記憶:逄小威攝影作品展”從不同側面,展現了影像藝術在現當代中國的迭變,不容錯過。

“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

展覽海報

蝦  齊白石 紙本水墨 103x34.5釐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蝦  齊白石 紙本水墨 103x34.5釐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推薦語——近觀兩位巨匠“妙造自然”、“萬怪千奇”的藝術風貌

“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研究展作為徐悲鴻紀念館新館開館首展,于9月17日正式開展。展覽通過40余件(套)畫作以及印章、書信等文獻資料,梳理徐悲鴻和齊白石在藝術上的“相異”和“相似”,探究他們在生活中的密切交往和藝術上的共通之處。此次展覽以最代表兩位藝術大師的《奔馬》和《蝦》作為開篇,同時在開篇部分又以一幅徐悲鴻題詩的齊白石畫作《山水》象徵著兩人的詩畫合一、惺惺相惜。詳細>>

展覽時間:2019年9月16日-11月29日
展覽地點:徐悲鴻紀念館四層展廳


2019武漢國際創客藝術節展覽板塊——“開闔未來:Undefined Future”

推薦語——一場開創性的藝術與科技融合盛宴

“開闔未來:Undefined Future”于9月20日在合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開闔未來”作為2019武漢國際創客藝術節的重要版塊,呈現了25位藝術家及團隊的作品。
這些作品展示了藝術在今天可能與科技結合的諸種形態:機械、人工智慧、互動新媒體、3D列印、網際網路等等。
2019武漢國際創客藝術節以全球眼光出發,境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探索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方式,通過“面向未來的新媒體藝術”主題論壇、“現在就是未來”開幕式、“開闔未來”科技與藝術融合展、“創客製造”工作坊、“虛擬的風景”繪浮生新媒體藝術展、“創造未來”産業研討會暨項目路演、“未來磁場”文創活動等七大版塊,搭建思想交流與碰撞的國際化平臺,開創一場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的創新盛會。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0日-11月15日
展覽地點:武漢合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陳琦、遲世林、費俊、高峰、景曉雷、劉桂羽、林萬山、呂連濤、盧徵遠、繆曉春、螢幕間、邱宇、隋建國、李豐、孫藝菡、田曉磊、武子楊、夏語冰、鄭達、展望、張畫、張懷儒、張麗丹、張小濤、張釗瀛、鄭路


自由棱鏡,錄影的浪潮

推薦語——30年間中國錄影藝術的迭變

“自由棱鏡,錄影的浪潮”,縱覽自上世紀80年代以意識形態解禁思想啟蒙為肇始,至今日全球化消費主義網路時代,30年間中國錄影藝術迭變的概貌,邀請十七位活躍于不同時期在錄影創作領域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藝術家,試圖穿過縱貫的時間軸線,強調對傑出個體創作的考察,既回溯歷史豐富的褶皺與切面,又呈現當下社會與技術進程帶來的觀念刷新和激蕩。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5日 - 2019年11月17日
展覽地點: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張培力、徐坦、汪建偉、王功新、楊振中、陳曉雲、蔣志、楊福東、闞萱、周滔、徐震、曹斐、方 璐、陸揚、李然、陳軸、沈莘


映象綿延——宗其香與宗海平藝術對話展


推薦語——畫與影之間,是一種跨時空的藝術臨創,也是父子間的溫情問候

作為20世紀中西融合一路山水畫大家、美術教育家,宗其香的獨特藝術風格與成就,已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傳為美談,並愈來愈被當下畫壇、廣大民眾所知曉與認同。在其作品印象逐漸深入人心的同時,宗其香之子、攝影家宗海平的影像亦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多年來,宗海平用鏡頭追索、記錄與還原父親的畫中風景,完成了一種可貴的延伸與再創作,這一過程是一場意象與記憶的重塑,其間也不乏驚喜、感奮與激動。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0日-11月15日
展覽地點:勢象空間


攝影術傳入與中國攝影書寫

推薦語——展覽將展現自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的一批重要作品

展覽共展出300余件攝影作品和文獻,展現了自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的一批重要作品。本次展覽由廣州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也是廣州美院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通力合作,圍繞美術館與攝影的學術梳理和展覽盛事。本次展覽包括“文人與史詩:文人、畫意、都市與現代”“奔向戰場:從邊區到新中國”“1949:一個時刻和新中國攝影機制的生成”“早期中國影像:來自廣東的迴響”“沙飛:從南澳島到晉察冀”“白求恩:從馬德里到華北”等版塊,其中“1949:一個時刻”圍繞作為歷史坐標的1949年前後的攝影作品,展示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紀念性時刻、奠基性時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時間點舉辦,有著特殊的意義。而其他各個版塊中所聚集的中國影像,也透露出極為豐富的社會訊息、歷史內涵和生命意蘊。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1日-11月10日
展覽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南韓水墨藝術:一息千面

推薦語——9位南韓當代藝術家的26幅經典佳作

由金有燕(Yu Yeon Kim)策展的南韓水墨藝術群展“一息千面”,展出來自9位南韓當代藝術家的26幅經典佳作。

南韓水墨藝術一直以來都以極富表現力與視覺張力的特點而著稱。這種表現力不僅僅來源於作品對外部世界的刻畫,更源自於藝術家對抽象的、精神層面上的內心世界的詮釋。此次展覽中所呈現的水墨作品中,既有以傳統書法與山水技法為基礎的紙上作品,亦有將傳統水墨與當代藝術表現形式及媒材相結合的新嘗試,包括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表演等多元化呈現方式。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1日-11月3日
展覽地點:墨齋INK STUDIO
參展藝術家:崔一丹、趙德鉉、鄭光熙、金浩得、金鐘九、李仁、林賢洛、林玉相、安星金



器之新道

推薦語——中國傳統工藝如何轉化為當代藝術語言

當代藝術強調個人感覺的自由表達,原則上可以使用各種古今中外的藝術方式,甚至工藝的、科技的,甚至其他種種,關鍵在於如何轉化成“自己的”,以最貼切的語言方式表達最鮮活的個人感覺。這個展覽想探究的是中國傳統工藝轉化成為當代藝術語言的問題。

中國藝術家轉化工藝技術做作品沒有太多的心理障礙,技術的運用也順理成章地落腳在作品的感覺和觀念表達上。帶著藝術訴求,他們賦予傳統工藝技術(器)以個人化、創造性的語義(新道),技術性的突破也即藝術語言的拓展。器之新道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2日 - 2019年10月29日
展覽地點:林大藝術空間
參展藝術家:方力鈞、蔣朔 、史金淞、沈岳、吳少湘、楊光、展望、張偉



Deep Blue:致敬塔拉號

推薦語——塔拉海洋基金會在中國舉行的首個展覽,“讓水手,科學家和藝術家用自己的工作和表達方式共用相同的經歷”

作為一艘從事海洋研究的科考船,塔拉號(Tara)為挑戰極端條件而生,自2003年起執行環境科考任務,致力於研究海洋生態與環境危機,以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等議題。為了提高公眾對海洋的認知,在感受其蘊含的寶貴財富時認識到海洋的脆弱性,在過去幾年中,塔拉號一直歡迎藝術家登船同行。正如塔拉探險基金會(Tara Expeditions Foundation)執行主席Romain Troublé所言:“我們正在延續19世紀自然主義探險隊的傳奇,讓水手,科學家和藝術家用自己的工作和表達方式共用相同的經歷。”

本次展覽是塔拉海洋基金會在中國舉行的首個展覽,將展出大小島真木(Maki Ohkojima)、雨果·德維切爾(Hugo Deverchere)、歐若爾·德·拉·莫裏奈裏(Aurore de la Morinerie)、米歇爾·塔曼(Michel Temman)和弗朗索瓦·奧拉(François Aurat)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展覽期間還將呈現一系列活動,例如藝術家對談和工作坊等。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2日-10月27日
展覽地點:杜夢堂


山河記憶:逄小威攝影作品展

推薦語——感悟歷史,讀出曾經,獲取力量!

展覽展出逄小威鏡頭中的100位100歲的抗戰老兵。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謹以此展,向新中國70週年華誕獻禮。

逄小威説:“今天活著的老兵們已成為了那段歷史活的見證,那段歷史寫在他們的心裏,寫在他們的臉上,寫進他們的眼裏,我要用鏡頭為他們,也為我們和以後做下記錄。我希望鏡頭語言是有力量的,化繁為簡,以少勝多,讓觀眾從這些老人們的臉上、眼裏,感悟歷史,讀出曾經,獲取力量!”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1日-10月18日
展覽地點:山水美術館
週末去哪兒 >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