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紅星美凱龍簡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3 19:37: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紅星美凱龍:“夢想+創新”締造家居航母

  從1986年借款600元開辦第一個傢具作坊開始,紅星美凱龍CEO車建新依靠他自己概括為“夢想+創新”的努力,將紅星美凱龍打造成中國家居業最大品牌之一。目前,紅星美凱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徐州、長沙、重慶、成都、濟南、鄭州和瀋陽等28個城市開辦了48家商場,市場總規模超過350萬平方米,2007年銷售總額突破153億元人民幣。

  2001年,美國沃爾瑪總裁李斯特先生到中國訪問時,沒有參觀中國任何的商業,這個資訊對車建新觸動很深。“我就覺得我們的商業非常落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把我們的商業打造起來,讓世界都知道中國有響噹噹的商業品牌。”這是一個中國民營企業家身兼的責任。於是,那一年就有了紅星到2020年建成200家品牌連鎖大賣場,打造中華民族的世界商業品牌,爭取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願景。

  紅星模式

  紅星的模式就是把在西方已相當成熟的連鎖模式運用於品牌家居市場,形成自有産權、自建物業、自主施工設計、獨立經營的運營模式。車建新把紅星集團戲稱為生産商場的“流水線”,職能部門猶如“車間”:發展車間拿地,工程車間施工,招商車間開張,管理車間運營……由於商場佔地和物業産權都歸紅星集團所有,公司營運成本及所承擔的持續經營風險均大大降低,而經營管理時的主控權則同時大大提高。

  紅星自建的第一家定位高檔、效倣國外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形式的家居商場于1997年7月1日在南京開業。隨後10年間,車建新又將商場開到更多的城市,且每建一座商場,其消費環境就追求提升一個檔次。2000年開始,借鑒麥德龍等洋超市的做法,給所有新建的紅星家居廣場都開闢了停車場;2001年起給新建商場穿上漂亮的外衣;2002年又開始更加優化商場內部空間佈局和設計等等,直至第八代商場內開設未來之家等主題公園。

  為進一步擴大經營範圍,紅星集團還從2006年開始,允許其他商家以合作、投資和加盟的方式連鎖,即由別人出地建房子,然後交給紅星美凱龍掛牌經營管理,所得利潤按比例分成。

  銷售負全責

  管理+服務=消費者利益

  紅星美凱龍在經營管理上摸索出一套在售前、售中和售後這3個階段全面把關的品質控制法。首先,紅星在戰略上實行“全球名牌捆綁式經營”,篩選品牌、品質和服務均讓顧客滿意的廠商進駐,追求廠商品牌與紅星美凱龍一同提升。為樹立信譽,紅星引進了西方人經營超市和百貨店的方法,在售前實行商品準入制和銷售商品建檔制,售中實行商品品質和服務品質預警制,並同時推行統一收銀、統一送貨和統一售後服務,全部由專門的部門和人員把關。

  為了維護消費者利益,紅星還于2002年在全國率先做出了“所有售出商品由紅星美凱龍負全責”的承諾,保證在消費者遇到品質、服務問題時,直接由紅星包退包換。為消除消費者疑慮,紅星還與各地消費者協會合作設立了保障基金,當消費者認為紅星美凱龍未能維護其合法權益時,可向消協投訴,由消協裁定並從設立的保障基金中直接先行賠付。

  開創感覺購物時代

2008年6月在上海真北路紅星美凱龍開了第40家分店。這座斥15億鉅資,總面積30萬平方米的環球家居設計博覽中心,將人性關懷,環保,智慧等家居理念發揮到了極致。顧客可以在一樓乘坐世界首創的“時光隧道動車”或世界最長的自動扶梯,前往賣場的任何樓層,每個樓層還停有數輛高爾夫球式家居顧問導購車;為了倡導環保,紅星美凱龍在賣場內種樹5000棵,使整個賣場猶如森林公園一般愜意。整個建築最大的亮點在於車建新斥2億鉅資打造的“未來之家公園”,其中包括螞蟻之家,蝴蝶之家,夢想之家等5個實景式生態公園和兩個展示50年和500年後生活的主題館。在那裏不但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浪漫,還可以體驗未來人們的家居生活。車建新説他要讓人們像逛公園一樣地逛家居,要讓人們都愛家,他要營造一種與家一樣溫馨浪漫的家居賣場,真正將家居消費從 “舒心購物時代”提升到“感覺購物時代”。

  26年來,車建新就是靠不斷地學習去探索企業發展的新方向,創造一個又一個行業奇跡。敢想,敢幹,敢闖,從普通的家居賣場到融休閒、購物、餐飲、娛樂、科普于一體的環球家居設計博覽中心,車建新在探索中國家居賣場新出路的問題上,完成了從“物質滿足”到“精神愉悅”的質的飛躍,這對於整個中國家居界的發展無疑具有深遠意義。“作為一個企業你不領先潮流一到兩步,你就是落後的”,正是憑著這個理念車建新帶領的紅星美凱龍一直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一直領跑著中國的家居業。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天工開悟第二回
· [專稿] 中國境界——從古典走入當代
· [專稿] 珊和羽畫廊——O度風景
· [專稿] 印尼藝術家M.IRFAN個展
· [專稿] 多倫5年-中國當代藝術回顧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