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夢想與隱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1-02 16:30: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夢想與隱喻——讀曹力的近作

  殷雙喜

  將藝術視為感情的放任,心靈的幻象,一種在精神世界中超越現實的理想;將冥想變為畫布上的創造,使靈魂深處的激蕩、迷惑,涌出藝術之門,曹力的獨特風格也許是他獨特的個性與生活的再現。他以充滿活力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心靈,在寓言的層面上以奇特的場景呈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給予他的內在體驗。在他近期所畫的《曹氏馬家族》等一系列作品中,我們讀到了充滿技巧的和諧與內心意向的矛盾。

  解讀曹力繪畫的要點在於他的作品是他的個人情感與社會位置的折射。少年時代曹力就生活在城市和鄉村的交界之處,生活在不同文化的邊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花卉、小鳥、昆蟲,是田野中蓬勃生長的植物,以及無處不在的駿馬,但這絕不是夏加爾式的鄉村頌歌,而是曹力進入城市後對心靈自由的文化懷想。波德萊爾注意到城市生活所給予人們的奇特想像,這是一種與傳統鄉村經驗不同的工業時代的詩意與夢想——“我們中誰不曾在某個雄心勃勃的時刻夢想一種詩意散文的奇跡,沒有節奏和韻律,像音樂一樣輕快流暢,時斷時續,正適於靈魂奔放不羈的騷動,夢的起伏和思想的突然跳躍?這種令人著魔的理想首先是大城市體驗的結果,是它的無數關係相交叉的結果”。

  曹力近作中的夢想是城市給予的異化之夢。90年代初期曹力作品中的那種鄉村田園的抒情日漸遠去,童年生活中游戲與手工勞作的樂趣猶如齊白石晚年對家鄉的思念,化為平凡與普通的日常用物的符號隱喻。青春的激情轉為人生感悟的自然流露,畫家筆下異變的碩馬,成為日漸寬廣更具包容的多元文化的自我象徵。

  我們可以將“馬”視為曹力的肖像,它的諸般形象與造型,各種姿態與神情,無不寄寓了曹力的情感與氣質、想像與夢幻,表現了曹力的生命狀態和思想深度。早在90年代初期,馬的形象就大量出現在曹力的作品中,但那時佔據畫面中心的往往是吹笛的男孩、持鳥的少女,他們在無邊的原野中行走,黃昏時在馬背上奏響提琴,暗夜中手持希望的火燭。在這裡,馬作為無處不在的靈魂,作為一種讓想像行走的工具,它喻指遠方,載著畫家去擁抱白雲與飛鳥,追尋稍縱即逝的美。而在曹力的近作中,馬成為畫中的主體,曾經有過的青春男女逐漸隱逝,他們化為畫面的節奏,化為多變的結構,化為無處不在的力量與變化,成為一種音樂般的氣息。曹力用一個馬的符號做各種變化,這是有依據的變化,依據的是情緒(平和或激烈)的變化。馬的變形、錯位,都是生命力的外在表現。人到中年,隨著個體生命力的減弱,對精神方面的追求反而更加強烈。

  我在曹力的“馬”中看到一種淡淡的懷舊,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緬懷與追憶。在曹力的畫中,馬的形體裏有大足石窟的內容,也有四川阿壩藏區的建築,還有拆掉的房子和廢墟。這種追憶與當代城市生活所給予畫家的內心震驚結合在一起,轉化為具有超現實主義特徵的馬的造型的異變,這使我們在感受驚詫的同時,提前品味了生命的未來形態與色彩。曹力作品中的馬,不無平民主義的親切與幽默,但也暗含了對生活的樂觀與都市的英雄色彩。正如本雅明所説:“英雄是現代主義的真正主題。換句話説,它具有一種在現代主義中生存的素質。”我想説,英雄也是現代城市的主題,現代城市在造就平庸的同時,也時時孕育著慾望與幻想、英雄與理想,正是在都市的流行與偶像崇拜中,我們看到每一個個體時時夢想著與眾不同。在曹力的作品中,這種英雄的氣質,表現為對往事的追憶、對不同文明與英雄的懷想。我們在曹力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對原始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藝術的借鑒;維也納分離派所特有的華麗的裝飾、平面化、變形,畫面結實又豐富;表現主義激情的宣泄、任意的變形,強烈而有力。

  所有的這些在曹力的近作中遭遇解構與重組,最終它們在浮雕與木雕般的堅實與質樸中融為一體。清晰的輪廓線使這些馬獲得了空間中的明確性與雕塑般的物質感,但它們越是明確和具有物質感,我們就越加感到荒誕與夢幻,就像夜色中從高樓上靜觀燈光明滅、閃爍迷離的城市,它是那麼清晰可辨,又是如此遙遠而難以進入。其實,曹力畫中的馬,既是曹力自己也是支援他坦然前行的理想與信念,這種對於理想與秩序的渴望,在當代城市生活的衝擊與侵蝕中,時時處於懷疑的語境與解體的邊緣。我們生活在此時,就是生活在不同文化價值的邊緣。在曹力近作中出現的解體的自行車,正是這種價值信念的隱喻,自行車的洪流代表了城市的喧囂與活力,自行車是現代都市人的坐騎,人們騎著它在都市的街道中游走,一如騎馬在草原上賓士,表現了現代文明的各種規則秩序與原始生命力的矛盾。這些解體的自行車,受中國文人畫的影響,像樹枝的生長、竹葉的組合。它們也像有機體的組織,佔據著畫面,在畫家的潛意識裏獲得了生命,他將自行車與蟲畫在一起,與人的局部畫在一起,人被擠在了邊上,表現了都市對於人的心理上的壓迫感。正是這種對於人生境遇的反思與自我回答,使得曹力的近作少了許多早期的抒情,而是以質樸的素描方式去解析內心的體驗。

  在畫面上曹力喜歡亞光的效果,不刻意追求光亮,他的畫面多為中性調子,自然沒有散光。曹力偏愛亮灰調子,因為灰調子對畫家來説,更為豐富,而過於極端的調子難以有更多的變化。曹力特別喜歡變化,這是他早年學習小提琴的影響,一位小提琴大師説:“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比美更吸引人,那就是‘變化’。”曹力在畫中不懈地追求形的變化、色彩的變化、構圖的變化。

  生活中的曹力不善言詞,只是把心中久久積澱的那些離奇想法,那些憧憬、幽默和愛意,那些無法述説的情感、變幻的夢境和青春的回憶,都融入畫中。曹力在繪畫中沉思,獲取生活的真實感,由此,繪畫成為曹力的生命存在方式。曹力的繪畫,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它們體現了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家的持續努力——在一個四散的物質世界裏,用語言聚合起一個精神的整體;在一個缺乏意義和表達的時代中,保持想像的活力與靈魂的自由。

下一頁田園、夢幻與詩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曹力油畫新作展
· [專稿] 蔣冠東個人作品展
· [專稿]《Cult青年的選擇Ⅱ》首發!
· [專稿] 盛放•2007中國CG英雄會
· [專稿] “世界藝術館線上”即將上線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