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佔山的憂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8 10:45: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王兵

我對佔山的作品始終保留著一種憂慮,這種感覺源自於他近幾年在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孤寂、蕭條、滯澀和凝重的狀態。可以看到,他從曾經熱心投入的田園牧歌式的抒情意象中省悟到了什麼,隨即轉向了他急劇冷卻後的迷茫。他的“紅色時期”和“黑色時期”明顯地承受了這一轉變造成的內心重負,因此,也無意間産生了他與過去溫情世界的疏離。

佔山是誠實的,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自己,他的迷茫也是因為他的誠實,但從我的角度看,迷茫對他來講也許就是一種發現,他覺出“人與自然地對抗是如此慘烈,所謂的自然之愛、人性之愛在真實的現實面前恍如虛夢,當我想再現這一切的時候,就有一種驚夢後的餘悸”。由於他的這一發現,他的憂患與困厄才不幸地暴露出來,他的內心才承受了一種意外的重壓。

佔山的作品是寫實的,所以,我對他的憂慮也就更加地具體,他畫中的山巒、河道、樹木、曠野,甚至是僵持在局部的一塊石頭,都在向我傳遞著悽然的鎮定、冷漠的順服,呈現著在無人控制下被淩虐的自然的蒼涼。都市越逼近,山巒就會越加不安,城市不停地擴張著,而山野卻在一天天地退化衰竭,當人們越想改良自然,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侵擾自然的時候,自然就越顯得可憐。

河谷間沒有了水,像沒有了乳汁的母性,但是它們依然留 存著對水的眷戀,人跡的混入破壞了它們坦然的生態,反過來它們開始向人們祈求;樹木也脫盡了枝葉、被修剪、被嫁接、被置於無生命的標本狀態;那些畜生被施以寵物一般的馴良,在它們麻木的面孔上看不到奴役的委屈,這些失去了野性的生靈被人們矯飾、滯留在人性虛偽的世界裏而忘卻了回歸的

原野……。佔山在他的繪畫中演示著關於自然與反自然的理性思索,同時也發起了關於藝術責任與道德覺悟的提問。他的繪畫透露出了我們大家尚有餘存的懷舊情結,通過那些令人感到憂慮的畫,將自然賦予人類最初的感知,以複製與還原的投射作最為保守的換留。他的描述是拘謹的、慎重的、機械的、也還是紀念的,他追求著這樣一個主題,生態的純粹性和現實的功利性所造成的生存矛盾;有時間與環境磨損的意喻;有生存索取與資源衰竭的危機預示,有作為藝術家的道德責任的提醒。佔山説:“地球都病了,我們還能説自己是健康的嗎?”他的作品描述著,按照標本的模式在一個傷痕處複製著另外一個傷痕,這些傷痕重疊在我的視覺中,憂慮移向現實,並漸漸地吻合。都市林立的建築,縱橫的高速交通設施維繫著我們高標準、高效率的現代化生活,而這一切的主要構造卻是由那些山體、河谷殘缺的遺失而填充的。人們登上山頂,視野開闊,看到的是渺茫的未來,城市象夢幻一樣浮現在前方,人人都在幻想著城市的幸福生活,但當他們閉上眼睛,在城市巨大的陰影擠壓下夢想就迅速地在荒涼的現實中散盡消退。

佔山重復地敘述著這個事實,亞麻布上黑白炭粉代替了無數散盡消退的光彩,僅僅留下一種單純的粉紅,這種顏色具有女性的特徵,作為繪畫的任何一個部位,它的孤立虛怯都會顯得唐突、浮華嬌媚和曖昧。我猜想,這僅僅是佔山偶然的感覺暗示,或者是他逃離色彩謎團後眩暈的癥結。凡是染上這種顏色的作品都被列入了他所謂的“紅色時代”。在佔山看來,粉紅色意味著冒險與危機,同時也隱喻著關愛和憐憫。它單純地出現在山野寧靜的天空,出現在牲畜略帶警惕的背景中,以及被單元化、象植物標本一樣的樹木間。這唯一的顏色,對我有些勉強,對佔山卻意味深長。

佔山用照相寫真的格式完成了他階段性繪畫經驗的重構,自足而無誇張,也排斥著時尚風格對他的襲擾。攝影媒介為今天大多數的畫家提供了無所不有的、關於現實思考的圖景支援,就其構建的視覺特徵而言,它真實的圖像屬性增強了識別者對繪畫涉及主題的敏感與信任,畫家在機械瞬間壓縮的圖像中觸動了機械無法延續擴展的感性動機,繪畫改變其傳統的走向,徑直穿過攝影的技術形式中心,走到了自己的意境中。佔山所追求的母題是莊重的,併為此賦予了他自己的道義和責任。我在佔山的作品中猜測著什麼,同時也在猜測著我自己,我發現,我在佔山作品中所保留的那份憂慮,正是佔山想要告訴我的,或許,這也正是他感動我的所在。

2010年10月8號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