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7-06 09:58:08 | 文章來源:

讀書>

本書首版大部分內容于1999年完成,第3版在準備了十多年之後才得以殺青。這些年來,其他許多學者對這個領域已作出各自重大貢獻(Jenkins,2008;Kress,2010;Kress and van Leeuwen,2006; Mirzoeff,2009;Pink,2007;Sturken and Cartwright,2009;Wells,2009)。然而針對不管是歷史上的還是當代的視覺文化之分析批判能力,我們當下的緊迫性並不比最初撰寫這本書時來得少。儘管目前已有大量出版的學術著作以視覺事物為主題,但是其中指導詮釋的可能方法者依然很少,至於怎樣使用這些方法就更乏人問津了。本書加入了一些其他人的觀點方法(Banks,2001,2008;Burke,2001;Hamilton,2006;Pink,2007;Stanczak,2007),這是事實。就它企圖對研究視覺材料的各式各樣的方法進行系統的討論和評價而言,這本書依然獨一無二。該書以大學生為閱讀對象,他們已發現一些啟人疑竇的視覺材料,或者想要利用它們做些什麼,抑或是他們對視覺文化材料感到興奮,進而想做一個研究課題,以便參與到針對它的一些論爭之中。

自第1版發行後已十多年了,本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本書第一次討論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數字媒體。討論的範圍包括像視頻網站 YouTube、電腦遊戲、線上檔案館和拍照手機、研究人員創建的網站和照片共用網站等。它們分散在書的各章節裏,這是因為其中有一點沒變,那就是該書的結構堅定地專注于方法上而不是媒體。從第4章到11章,每章討論一種可用於詮釋視覺材料的方法,至於每章要用何種視覺材料來探究那種方法,這取決於它是否最能體現那種方法的步驟、長處和不足。因而該書涵蓋了各式各樣的視覺材料——它們列在第3章的表3.1中——但還有很多視覺材料沒有論及,例如地圖、電影海報、以藝術品為基礎的視覺方法(參看 Knowles and Cole,2008)、插圖本小説、醫學影像或圖表等。不過,該書要做的就是深度探討每一種方法。

該書本身也已部分數字化。它現在擁有一個網站: www.sagepub.co.uk/rose。第3章到第12章的末尾均有提示,網站的哪一部分與本章的內容相關。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仔細關注特定視覺媒體是如何使用的,這就讓我描述數字媒體甚至比五年前來得更容易。這些更具經驗主義的研究,與對數字媒體更為理論化的探討相得益彰,這些探討也像越來越多嵌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視覺技術一樣迅猛地增長。該書的第 1 章保留了用來理解視覺文化各種不同理論方法的概覽——但它現在也探究一些關於無處不在的數字影像所造成的差異問題。這些理論上的爭論多種多樣且常很複雜。它們也可能非常抽象。相反,我最為關注的是鼓勵人們對視覺材料進行詮釋的基礎訓練,用慎重的經驗主義方法對視覺材料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研究。這並不是由於每一幅影像裏潛藏有重要的真理,等待我們去發現(雖然我們在本書頭幾章裏會碰到後者這種主張)。正如斯圖亞特 · 霍爾(Stuart Hall)所説:

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單一的或“正確的”解答。“這影像的意義是什麼?”或“這廣告在説什麼?”因為沒有任何法則能保證事物會有“一個、真的意義”,也不能保證意義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所以在這個領域的工作就註定是詮釋性的——不是去爭論誰“對”還是誰“錯”,而是爭論一些同樣可信、雖然有時候是互相競爭、互相反對的意義和詮釋。我們要“解決”這些互相反對的解讀,最好就是再注意看具體的例子,並且試著在以下幾個方面詳盡地説明你的解讀是合理的,它們包括:影像的實際應用、所使用的意指形式,以及你認為它們生産了什麼樣的意義。(Hall,1997a: 9)

詮釋影像就只是詮釋而已。但我自身的傾向——這本身就是一種理論立場——就是理解嵌入社會世界中的視覺影像,只有當我們考慮那種嵌入因素,這樣的傾向才讓人明白。就如霍爾所認為的,不管你採取何種理論態度,説明你詮釋的合理依然很重要。要這麼做,你得有明確的方法論,而本書會幫助你發展出一種方法論。

不過,本書對用來解釋視覺材料的不同方法的説明並不是中立的。在不同的視覺理論之間存在著重大差別。在第1章裏,我同意那些參與爭論的學者們的意見,他們認為詮釋視覺影像必須處理影像的社會效果,而要能達成這一效果就需要影像既富意義又充滿情感。這種立場一定會影響到我後來如何評估該書討論的各種方法。舉例來説,雖然在這些議題上(如同第5章將要提到的)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不過在第1章總結裏對意義、意涵和作用的強調,表明質性的方法更為合適。事實上,除了第 5 章外,本書每一章探討的都是質性的方法論。更概括地説,第1章也特別提出,為什麼思考視覺影像很重要?為什麼對視覺影像持一種批判態度很重要?又為什麼反思這種批判很重要?在第1章裏對這三個議題的解答發展成三種判斷標準,我冠名這標準為“批判性視覺方法論”。所謂“批判性”指的是一種研究路徑,它在文化意義、社會實踐,以及嵌有視覺事物的權力關係等方面思考視覺事物。而這意味著思考生産觀看和成像方式的權力關係,另一方面這權力關係乃由觀看和成像方式闡釋出來,也可能受到它們的挑戰。這三個判斷標準便成為評價書中各種方法的工具。在運用它們時,我對每種方法都要追問:要找到一種視覺影像的批判性方法論,它能提供多少幫助?如何用這種方式研究影像,第2章精心製作了一個頗具實用性的框架。

從第 4 章到第10章均專注于處理既有影像的方法:也就是那些業已存在的影像,並且你可以決定它們作為某類研究課題的一部分進行探究。不過,第11章比前一版更為細緻地專注于另外一些研究視覺影像的方法,這些方法旨在處理為解答研究的問題而製作的視覺影像。這樣的視覺研究方法在過去的十年日益受到人們的追捧,現在我們發現這些研究方法跨越了眾多重要學科,並用來解答那些常常與視覺本身沒有多大關係的研究問題。第11章著手處理與前面章節裏因既有影像所引發的爭論和討論相關的方法。

視覺倫理學是這一版中全新的一章。研究活動中的倫理學關乎研究者的行為。它關注他們研究中自身的誠實和堅定性,以及他們正在與什麼材料,或跟誰一起展開研究如此這般的關係問題。在許多大學體系中,凡想在醫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從事研究的人,他們的研究報告就必須經由他們所在的大學道德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查。第12章討論一些研究視覺材料所牽扯到的道德議題,並認為這些眾多議題對這一點很重要,即你是要使用既有的影像,還是採用作為你研究課題一部分而製作的影像。最後作總結的一章,復述了本書的主要觀點,並考慮綜合使用各種方法的益處。

讀者閱讀這本書最好從第1、2章開始,那將幫助你理解其他章節的內容。第3章詳細解釋了這本書的結構,這也將有助於你從隨後討論方法的章節中有所斬獲。

緒言的最後,我要説明一本這樣的書有什麼不足。本書對於探究視覺影像的意義和效果提供了一些指引。但是最令人興奮的、驚奇的,以及有洞見的批評最後都不見得是仰賴一種穩妥的方法論,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它們也依靠人們注視影像時産生的愉悅、振奮、著迷、好奇、恐懼或嫌惡等感覺,然後再進行書寫。成功的詮釋有賴於你對所見的熱情投入。用方法論來規訓你的熱情,別澆熄了它。


《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

目錄

編輯推薦

媒體評論

精彩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