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試讀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5-04 11:26:53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一 代序:“美術”小議

這本小冊子所收的是我在2006-2007兩年中為《讀書》雜誌“美術縱橫”專欄所撰寫的十篇文章。在應《讀書》之邀開設那個專欄的時候,我感到首先的責任應該是對讀者説明它的內容。第一篇的目的因此是開宗明義,正好借用作本書的小序。顧名思義,“縱橫”是全方位的意思:經為縱,緯為橫。此處又引申為時空兩個軸線:縱指歷史的發展,橫指地域的延伸。但這個專欄的目的絕不在於對美術史進行時間和地域的系統整理,而更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縱橫馳騁,惟意所之”的領域。每篇短文的主題或古或今,或近或遠,或宏觀或微觀,從多種視角引出對美術史的反思和想像。

比較難於解釋的倒是“美術”這個常見的字眼。實際上,我對選擇這個詞作為專欄的標題躊躇再三,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美術”一語是近代的舶來品,有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和含義,是否能夠用來概括中國傳統藝術實在值得重新考慮。比如説古代漢語中的“美”可以形容食品、人物(主要是女性,但也可以是男性)、德行以至於政治,但卻很少用於表彰藝術作品。宋元以後的主流文人畫更是反對繪畫的感官吸引力,其主旨與對視覺美的追求可説是背道而馳。但是當“美術”這個詞從西方通過日本納入中國語言之後,它馬上給藝術創作規定了一套新的規則和目的。如畫家胡佩衡就在20世紀初期寫道:“而所謂美術者,則固以傳美為事。”(《美術之勢力》,載于《繪學雜誌》)。魯迅在1913年作《擬播布美術意見書》,文中第一句話就是:“美術為詞,中國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譯自英之愛忒(Art)。”在説明瞭西方文化,特別是柏拉圖美學中“愛忒”的含義之後,他指出美術足以輔翼道德、救援經濟等種種用途,進而提出弘揚公共美術教育、保護美術遺址、促進美術研究等一系列主張。在21世紀初的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魯迅及其同志在近百年前對美術的鼓吹,包括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號召,都是他們所大力推倡的現代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在於弘揚西學、改革陳規。

……

《美術史十議》

精彩試讀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