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經作畫 一 1945 年,吳緒經出生在“天府之國” 成都一個深受傳統文化浸染的知識分子家庭。巴蜀之地厚重而悠長的歷史文脈, 深深滋養了吳緒經,給了他良好的啟蒙 教育。童年時,家中大量的藏書將孔孟 之道融入吳緒經的骨血,讓其懷有濃濃 的文人氣質;父親珍藏的《點石齋叢話》《芥子園畫傳》《畫家三味》等眾多畫冊 更是讓幼時的吳緒經如癡如狂,從那時 起他心中便有一個萌芽,即用筆作畫可 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小小的 身影時常拿著粉筆蹲在地上,認真地涂 畫著 ;而母親溫婉堅韌的性格以及對他 操行上的教誨,亦對他日後的為人品行 及藝術創作影響深刻! 童年的溫馨是短暫的,1957 年,在 省商業廳工作的父親突然被打成“右派”, 歷經苦楚的家庭和被人隨意撥弄的命 運,使得吳緒經一下子體會到成長帶來 的殘酷。在狂熱的年代裏,學畫被當作 旁門左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而由於身 份的限制和對繪畫的狂熱追求,吳緒經 在 1960 年義無反顧地考入了四川美術學院附中。而即便在本應充滿學術、藝術氛圍的象牙塔之中,也免不了被世俗的眼光所審閱,,學校靠家庭出身的好壞來 評定學生的成績優異和天賦高低。得不 到肯定的吳緒經,依舊對自己嚴格要求, 爭分奪秒地學習。在附中求學的第一年 春節,他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孤身一 人伴著教室昏暗的燈光作畫,他機械地 轉動著手中的畫筆,伴著饑餓和濃濃的 思鄉之情,不知疲倦地練習著。那時他 便懂得了煎熬,只有付出常人所不能及 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與認可。 二 五年後,吳緒經從附中畢業,報考北京大學歷史系和武漢大學圖書管理系, 卻因家庭出身的原因,最終被回絕。萬 般無奈的吳緒經只有早早結束了自己的 求學之路,到峨眉電影製片廠報道,不 久又到上海天馬製片廠學習電影。那段 經歷讓吳緒經收穫了藝術道路上的兩個 珍寶!其一便是電影美術設計,有人説 如果吳緒經沒有走上繪畫的“不歸路”, 憑著他的資歷、機緣和修養,現在早已 是優秀的電影家了!在中國電影的發祥 地“上影”,吳緒經為自己摯愛的繪畫藝 術成功進行了姊妹藝術的嫁接。在那裏, 吳緒經認識了許多優秀的電影藝術家 : 謝晉、于洋、高博......也結識了許多傑 出的畫家 :陳逸飛、沈嘉蔚等等。在濃 厚的藝術氛圍之中,吳緒經更堅定了為 藝術獻身的信念!1969 年,吳緒經回到 四川峨眉電影製片廠擔任美術設計。然 而由於“文革”的衝擊,電影廠一片荒蕪, 吳緒經與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組織了 民間電影讀書班,他們一起看電影、討 論電影。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的中外經典 電影,為他日後的電影創作打下了堅實 的基礎。1979 年恢復高考制度,吳緒經 報考了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他以優 異成績被錄取,卻因一身傲骨,不肯忍 受被人污衊、誤解和已近扭曲的“師道路一發不可收!《魔窟中的幻想》《毛澤東的故事》《刺殺史達林案件》《大鴻米店》 《井》一系列影片讓他忙得停不下來,也 收穫頗豐! 1981 年,《被愛情遺忘的角 落》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獎 ;1982 年,《法庭內外》 等影片兩次獲得“政府獎”。而讓他印象 最深的還是和吳天明導演合作的《變臉》, 講述了 20 世紀 30 年代川劇流浪藝人和孤 女相依為命的故事,影片用一種悲憫、蒼 茫的口吻講述舊中國的人生百態,呼喚人 間親情。這部在四川古鎮上拍攝的電影后 來獲東京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大獎,並在電 影界廣受好評。電影拍攝結束後,導演吳 天明曾對吳緒經説 :“謝謝緒經!沒有你 就沒有《變臉》!”多年的電影工作,吳 緒經參與拍攝了多部在中國電影史佔據重 要地位的影片,也使他在繪畫技法上得以 提升,輕鬆駕馭宏大的場面和眾多人物的 組合,渲染出一種史詩般的氛圍。 吳緒經獲得的另一件至寶,便是連 環畫。當他在上海學習電影期間,許多 導演和攝影師都喜歡懷揣連環畫,有空 便翻看一番。在跟隨他們學習的過程 中,吳緒經了解到,這是極好的一種學 習構圖的方法,鏡頭的分切、轉換、推 拉、搖移都以連環畫的形式完成了分鏡 頭。他總結道 :“電影就是用攝影機拍 攝成的一部連環畫。”“在幾十年的電影 拍攝生涯中,走南闖北,連環畫創作始 終陪伴著我,累積起來,也有成千上萬 幅了!”20 世紀 70 年代末,吳緒經隨 廠裏去雲南昆明拍攝電影,前方是越戰, 戰火紛飛,後方是劇組,歌舞昇平。他 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連環畫的創作。剛 開始一個晚上只能完成一張草圖,幾個 月也許才能畫成一套幾十幅的連環畫。 屢經退稿、修稿,但他仍滿懷希望,似 有一股強大的信念在支撐著他。漸漸畫得得心應手了,陸續由四川美術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一系列連環畫 : 1980 年的《寶蓮燈》、1983 年的《莫愁 女》、1984 年的《濟公全傳》《四十八天 殲滅戰》、1985 年的《望夫石》《海燈法師》、 1986 年的《狄公案》等等。最為深刻的 是 1985 年出版的《猴拳》,發行量竟達 到了 300 萬冊,滿足感與成就感不可言喻。 連環畫的出版一方面帶來了不低的稿費 收入,讓生活寬裕些,另一方面也極大 地鍛鍊了他的造型和構圖能力。 1986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 一套《中國古典十大悲喜劇》,吳緒經 十分渴望參加,但由於出版社已完成組 稿,只能作罷。突然有一天,一位編輯 找到吳緒經,交給他一套《漢宮秋》的 腳本。原來原作者的稿件沒有達到出版 的要求,被出版社否決,編輯找到吳緒 經,希望他在一個月內畫完。機會總是 留給有準備的人,吳緒經抓住機遇,以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 的氣勢,一口氣將稿件按時、高品質地 完成。這套作品後來獲得了第四屆全國 連環畫評獎繪畫二等獎、首屆“中國優 秀圖書評獎”銀質獎。多年後,人民美 術出版社又以“精品屋”單行本、人民 美術出版社 50 年連環畫收藏精品等版 本多次再版該作品,深受連友喜愛。在成都麗都花園吳緒經作畫 三 20 世紀 80 年代末,隨著連環畫的沉寂,吳緒經也轉向了中國畫的創作,直至 今日。1990 年,正值北京舉辦第十一屆 亞運會,“申奧”也進入白熱化階段。時 任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十分喜愛繪 畫,因此中國官方決定舉辦亞運會美術展 覽,獲得“特等獎”的作品將永久陳列于 瑞士洛桑奧委會總部博物館。吳緒經以中 日兩國在唐代的一場圍棋大戰為題材進行 創作,畫面正中的棋盤上正是古棋譜中的 “三十六著鎮神頭”,畫中共三十六人,身 份、形態各有不同,卻都將精神集中在 那棋盤的搏殺上。吳緒經多次修改,終於 完成畫作《競技圖》參展,以其優雅浪漫 的文化氣息和簡約純粹的中國繪畫語言因 素,最終榮獲殊榮。繼這一轉型成功的處 女作之後,他陸續創作了《虎門銷煙》《青 年時代 1919.5》《國魂》《公車上書》《讀 畫圖》《豐碑》等一系列大型歷史題材人 物畫。在他的畫中,無論是雄渾豪放、風 雲變幻的歷史事件,還是溫婉柔雅、高貴 雍容的人物仕女,都可看到巴山蜀水養育 出來的清風雅韻與寧靜、平實的審美心態。 這些畫作在創作方法上都有典型的敘事 性,這也得益於他早年連環畫創作打下的 基礎。吳緒經的中國畫作品先後多次在全國美展及其他重要國家級評獎中獲獎,而 他也在 2000 年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 雙馨藝術家”稱號。 1997 年,吳緒經被調到四川教育 學院教書,在遠離了繁忙的電影工作後, 靜下心來進行繪畫創作,終日在教學、 圍棋、繪畫中享受藝術生活。如今,他 的人物畫創作在深度介入市場的同時, 尤其看中繪畫的學術取向。從 2012 年 春天開始,吳緒經開始著手為第 12 屆 全國美展創作《李時珍行醫圖》《鄭成 功收復台灣》《船過險灘 同舟共濟》等 作品。同時,他還承擔了全國“中華文 明五千年曆史重點題材創作”中《科舉 考試》的創作任務。而他也在 2005 年 重新開啟了連環畫的創作,精心策劃了 一套囊括成都歷史、文化、民風、民俗 的大型歷史畫冊《成都風雅頌》。吳緒 經為此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去完成,以宣 傳成都故里。吳緒經説 :“這或許是我 的最後一部連環畫。在這個閱讀受到電 影、電視、網路衝擊的時代,連環畫要 有大的發展需要融入新的血液、引進新 時代的模式,無論是人才的培養還是從 業者的創作、待遇等等都要與時俱進。 在內容上要形式多樣、構思奇妙,要打 開思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這樣 才能走出一條寬闊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