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明清紫砂書畫雕刻淺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7 10:13:53 | 出版社: 藝術中國


紫砂,是一種以水雲母、高嶺土、石英、雲母屑、鐵質等礦物成分構成的紫砂土,經手工拍打成型、在窯爐經高溫燒製成型的一種無釉細陶。因含鐵、硅量較高,燒制後多呈紫紅色,故得此名。它始於唐宋,風靡明清,迄今未艾,成為一種集茶文化、陶文化、詩書畫印于一體的中華藝術瑰寶。

與一般的陶瓷工藝不同,紫砂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手工製作方法。其整個工藝流程大體為:煉泥(即捶打生泥塊,使之壓縮粘韌而成為泥料);打泥片(即將泥料捶敲成厚薄均勻的泥片);制坯(即根據需要裁剪泥片,再滾卷之、鑲接之而成形);裝飾(即堆塑、雕刻、泥繪、加彩挂釉等);燒煉(即將幹坯用匣缽套裝,送入1090-1180℃的窯火裏燒制)。其中,尤以制坯和裝飾最為主要。

紫砂以其自身的造型變化和泥料色澤為裝飾手段,而這些裝飾皆在成型過程中作為成型的一個環節,與成型同時完成。數百年來,紫砂裝飾技法多樣,或雕塑、或刻繪、或施釉,自成體系。

傳統書畫雕刻,作為一種重要的裝飾形式,不僅提升了紫砂的文化品位,還使其具有了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果而為人喜愛。其最初用竹刀、金屬刀在半幹的坯體上刻上款識,後演變為雕刻書畫作為裝飾。有目共睹的是,紫砂的發展因文人直接參與設計製作,風格遂為之一變,造型趨轉典雅古樸,幾何形體造型由於線條簡潔而躍為主流,書法、繪畫、篆刻成為主要裝飾手內容,書卷氣、金石味更趨濃郁,充滿著傳統文人審美情趣。所以,紫砂與書畫的結合使其達到了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高度融合。(全文詳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27期)

下一頁沉睡上千年 一醒驚天下——邛窯瓷器精品賞析上一頁切磋琢磨 乃成美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二十七期
· 明清紫砂書畫雕刻淺談
· 沉睡上千年 一醒驚天下——邛窯瓷器精品賞析
· 穿越時空的青銅光芒
· 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痕跡物證司法鑒定體系的構建及發展前景(下)
· 爭鳴:被肯定的民間元青花
· 丹青妙筆繪逸品
· 翰墨雅韻 文房奇珍—古代筆筒藝術賞析
· 民國桃柳爭春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