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張利:繪畫新突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19 10:35:59 | 出版社: 中國藝術出版社

張利:長明燈190*100-2011

寫實繪畫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繪畫種類,尋其根源,可謂由來已久。早在清朝末期,西方傳教士將油畫引入中國之時,寫實技巧強烈的繪畫風格就被當時的宮廷所推崇,而畫風一直延續到民國,仍極受國人的喜愛。

蘇派寫實繪畫風格在新中國的興起也使得這一在中國流傳了近百年的繪畫方式被進一步放大,很多藝術家也將寫實繪畫設定為自己一生的藝術追求所在。在眾多追求繪畫寫實技巧的藝術家當中,張利無疑是一個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畫家。

與大多數寫實畫家一樣,張利最早接觸寫實繪畫的途徑也是源自中國藝術院校中的蘇派藝術教學體系。在當時為數不多的西方繪畫種類當中,張利在開始接觸寫實繪畫之時,便確定了自己的藝術追求。經過思考和探索,張利選擇肖像畫作為自己主要的創作內容和方向,因為他發現自己更喜歡單純的藝術形式。在這單純的樣式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去探索繪畫語言,探索純正的油畫技法及油畫材料的表現力。在他的許多肖像畫裏,有很多對於服飾的刻畫,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探索與實踐。以西藏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有很多,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當屬艾軒與陳丹青等人的西藏題材的作品。

張利:碌曲牧羊人200*145-2011

同樣是以西藏為題進行創作,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創造自己的藝術語言。張利開始拓展自己的創作內容,並進一步尋找自己的樣式和特點。寫實繪畫是一門講究繪畫基本功和技巧訓練的畫種,在寫實繪畫當中,不存在任何的投機取巧,一切都只能依靠不斷的學習和練習,從中積累經驗。張利在熟練掌握寫實技巧的同時,開始有意識的將中國繪畫中“寫”和“工”的理念引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將國畫中的寫意,特別是“寫”的概念運用到油畫創作,用粗狂的大筆觸和色塊描繪人物的衣著服飾,用精緻細膩的筆觸展現自然、含蓄的面部表情,借助兩者鮮明的對比,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在不斷的嘗試和實踐中,張利逐漸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而這種具備東西方典型文化對比交融的藝術語言,也使得張利的繪畫具有不一樣的藝術感覺和風格。

油畫《長明燈》是張利2011完成的新作,畫中為一手持長明燈的老者,微弓的身形,淡然的表情,滿是褶皺的寬大衣袍,完全生活化的場景,沒有絲毫的刻意為之。在這幅作品中,張利在面畫的處理和用筆塑造等方面均獲得很好效果,有粗獷的寫意,也有精緻的工筆,原本的“寫”大多體現在用粗狂的筆觸和色彩去刻畫人物的衣著與服飾,而“工”則是細膩精緻的面部表情的刻畫。反觀這張新作,“工”與“寫”變得不再具備明確的分界線,我們可以在人物的衣著刻畫當中看到“工”的特點,而在人物靜謐的面部表情當中,也能看到“寫”的存在。這種工寫的自然融合,使得張利的作品變得更具藝術性和美學價值。張利類似的作品還有同為2011年完成的作品《碌曲牧羊人》。《碌曲牧羊人》是一副群體肖像畫,雖然有很多人,但依然可以看出張利控制畫面整體節奏的能力,在把握和處理畫面時所具有的那種虛實、強弱、粗獷、細膩相結合的特點。這一特點已不只限于畫一個人的肖像時,在畫群像和有場面的創作中,同樣體現了他的繪畫理念和表現手法,同時也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一頁尹宇寧:紙上創作的記錄性和私密性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新視覺》三月刊
· 張利:繪畫新突破
· 劉虹:時代女性的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