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泰河兩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30 17:07:21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我希望,讀者已經從前面的敘述中注意到一點,我在描述童年時,重點落在了童年享受的良好條件,凸顯性格中的溫順和令人讚嘆的平和。可我從未特別指出這個孩子有什麼特長或者突出的能力。事實上,他除了觀察耐心、感覺靈敏且細緻,無甚格外引人注目的優點。當然,耐心觀察的習慣和細緻靈敏的感覺後來成就了我在適當行業領域內超強的分析能力。除了這些,我缺乏任何天才需要具備的所有基本素質。我的記憶力屬於平均水準。我的表演能力和講故事的能力堪稱兒童中最差勁的。另外,我對事物沒有什麼好奇心,從來不知道一個人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可以如此迫切,如此有條理。同時,我還注意到,前面敘述稱我最初單一的學習為高等文學的話太過誇耀,不符合我一貫謙虛的作風。從理解的層面上説,我對那本小小的《伊利亞特》《創世紀》和《出埃及記》並不能理解多少,直到我滿10歲。我的啟蒙書籍很多,涉獵範圍比較廣泛,基調輕鬆的書籍包括《威金斯夫人》(Dame Wiggins of Lee)、《家中的孔雀》(the Peacock at Home)以及類似的兒童書籍,難度大一點的書籍有埃奇沃斯(Edgeworth)小姐的《弗蘭克》(Franck)、《哈利和露西》(Harry and Lucy),還夾雜著喬伊斯的《科學對話》(Scientific Dialogues)。

我至今能找到的有關我早期腦分子運動的記錄,就是從這些書中挑選出來相關主題的六首“詩”。在第四首和第五首中間,我母親寫道:“1826年1月。1826年大約在9月、10月開始學習這本書,大約于1827年1月完成。”因此,我7歲那年,模倣書本印刷的方式把它一字不漏地描摹並列印了出來。這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封面的書,藍色鑲邊,6英寸高,4英寸寬,45頁,鉛筆模倣印刷體,雙面印刷;主題頁是封面的內頁。下面是我再次描摹的,我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向大家展示。我本打算製作四冊。但是,根據我的經歷,我僅完成了一又四分之一冊。第一冊書也只有40頁,剩下的書籍記載的都是前面説到的六首“詩”。僅有的40頁還在“銅盤子”里弄丟了。我想,用來表現“亨利的新道路”的銅盤子,是我在山水風景畫領域的第一次嘗試。我認為,第一冊書結尾的段落有幾個理由值得我將它保存下來。因此,我把它描摹下來,保留了它固有的斷句和三種不同的模倣風格。沒有標點符號,必須由讀者猜想和判斷。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使印刷平整,字符間距長短不一,倒不是因為這樣曾經獲得過成功,而是模倣這種詞語間不同的間隔真的很好。前文提到,我決定再次印刷這部分所謂的“作品”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原因的。首先,這是我7歲留下的一篇勉強説得過去的“書法”樣本,只能説是“勉強説得過去”,不值得稱讚。犯錯誤對我來説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裡有兩個原因(唾手可得的且不易理解),我能用來解釋這次匆忙完成書卷的行為。其次,我的故事中對喬伊斯的《科學對話》和《曼弗雷德》(Manfred)中材料的改編,是我複雜性情中完美類型的展現。這恰恰經常引起一些愚蠢的科學家讀者和無知的美學讀者質疑我的作品,因為我的作品中既洋溢著對美的熱愛,又表現出對科學的喜歡。第三,我曾經對感情細膩的讀者宣稱,這些零碎的片段描寫,像素描般簡單勾勒,直白卻很吸引人,能夠“觸動”哈利,直到他從雲中或其他地方看見“與之相類似的事情”,這就是供讀者做出最後判斷的合理依據。儘管這個小冊子是一個7歲的孩童完成的,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也許因為我7歲那年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些,母親在我的《聖經》閱讀課程中增加了拉丁語課程,為我制訂了嚴格的日常學習安排表(前面提及,在此不贅述)。我試圖把這個日常學習安排表的具體流程和內容展現出來,以供讀者娛樂,至少對我而言這是一件樂事。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竟然記不清楚日常學習安排表上標注的早晨第一件事,除了我在幼嬰室吃早餐。如果克羅伊登郡的表妹布麗奇特(Bridget)正好和我們住在一起,我們應該在為誰應該吃烤得最到位的吐司而爭吵。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吵架應該發生在後面,因為我不能在我思考的時候與布麗奇特爭奪吐司。我的日程學習課程安排需要等到父親乘坐四輪馬車前往鎮上上班,母親迅速安排好傭人的任務之後才能明瞭。9點半開始上課,以上文描述的方式閱讀《聖經》,默讀兩到三節,復述一節;然後學習拉丁詞語的變格或動詞變位,從亞德(Adam)編纂的《拉丁語法》(Latin Grammar)中挑選出8個單詞進行學習(亞德編纂的《拉丁語法》是學習拉丁語的最好教材);完成這些學習任務之後的剩餘時間,都歸我自由支配。

我遲遲沒有學習算術;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學習了地理;我接觸到的歷史局限在我閱讀的斯科特的《祖父的故事》(Tales of a Grandfather)。因此,正如前文所説,中午如果天氣晴好,我就在花園裏玩耍,如果碰上雨天,我就待在家裏自娛自樂。很快我注意到,也許自打我開始爬的時候起,最常陪伴我的就是木質的玩具磚頭。可以毫不心虛地説,印象中我沒有任何可以稱得上“朋友”的玩伴(但不確信克羅伊登郡的姨媽算不算我的朋友)。後來,有人贈送我一個有兩個橋洞的拱橋模型,滑鐵盧橋的風格,拱面和拱頂石銜接得天衣無縫,斜切邊緣的水準層面的校正做得非常細緻;中間製作精良,有一段嵌入式的階梯延伸至水中;這個模型做得很大,很精確,也很具有教育性。我經常是搭建、拆毀、再搭建,樂此不疲(模型太大,扔不動,但是可以拆解)。也就是這樣,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做一件事情或閱讀同一個作品時,我能夠獲得不可言喻的滿足。我覺得這也為我後來凡事喜歡解剖開來仔仔細細地研究透徹的做事風格和能力奠定了基礎。也許有人會説,對這些玩具的癡迷激發了我對建築的最早的熱愛。但是,我從沒見過,也沒聽説有其他小孩像我這樣對磚頭玩具如此喜愛,除了埃奇沃斯小姐的弗蘭克。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現代社會,儘管磚廠到處都是,人們也不會給小孩子玩具磚頭,而會給充氣玩具。現在的孩子不會費力去觀察細節,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包辦了,不會出現任何差池。孩子也不會煞費苦心地去做些瑣碎的事情,他們有了充氣玩具就足夠。就算是嘗試去做這些,他們又能有什麼獲益呢?除非他們同時能領悟到,任何充氣玩具的噴氣聲始終都無法超越,更無法取代自主的呼吸。七八歲的時候,從《哈利和露西》的故事中,我不僅掌握了充氣玩具發出噴氣聲的動機原理,還在切割精巧的玩具磚頭的幫助下完全掌握了高塔和拱形的實際應用中的平衡性。我對結構的感知得益於長久以來保持的觀察習慣,全神貫注研究某件作品中每一塊磚的堆砌,石頭的切割和輔料的運用。保姆允許我散步時中途停下思考。在我們旅途中停留的旅館,如果幸運,可以從窗戶中看到建造精美的餐廳。但通常情況下,我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細緻全面、一絲不茍地觀察。

下一頁杏花綻放的赫恩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正文二
泰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