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侯瀚如:行走世界的獨立策展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4 13:51:43 | 出版社: 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

 

《收藏•拍賣》:您有著豐富的當代藝術策展經驗,在您看來,當代藝術是什麼?或者説您在策劃當代藝術展覽過程中所關心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侯瀚如:我認為當代藝術在整個社會中,而不僅僅在藝術界、文化界中都是最有實驗性的一個領域,儘管當代藝術有很多樣的形式,但歸根結底它可以想像與測試這個世界各種新的可能性,它反映個人如何去看各種各樣的問題,是社會文化、政治實驗的地方。我在工作中關心的不僅是藝術的審美問題,而更多是藝術如何與社會變化發生關係,如何透過對藝術語言的探討來試驗新的可能性,我尤其關心當代藝術與城市空間之間的變化關係。

《收藏•拍賣》:在您的英文著作《在中間地帶》中,尤其關注視覺藝術與全球化、現代性、城市流變等問題之間的關係,這是否意味著當代藝術的發生與上述的關鍵詞密切相關?

侯瀚如:一定是的。其實每個人關注的問題不一樣,藝術是有很多樣的可能性,每個人的背景、愛好等都決定了他尋求的重點有所不同,因為我生長在中國,經歷了“文革”到20世紀80年代的變化,然後到國外生活,開始思考關於全球化問題。我思考的角度主要有兩個,一是前面提到的城市化,二是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混合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份變化,通過這種變化尋求新的可能,達到自我解放的可能性。這是我一直以來做策展、寫作和研究的基礎。

《收藏•拍賣》:您剛才談到藝術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亞洲城市相對歐洲或者美國來説的自身變化更加劇烈和不穩定,這提供給藝術家更多創作的空間和可能性,您説的這個問題在亞洲藝術家身上是否更具代表性?

侯瀚如:亞洲藝術家在城市化這個問題上的創作表現是很突出的,就拿我們熟悉的“大尾象”來説,他們很多作品就是表達了和城市空間、建築空間之間的關係,比如林一林的作品有一種表演性。除了你説的原因,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在亞洲並沒形成像西方一樣完整的藝術機構、市場體系,所以有很多藝術家就是直接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創作,和城市空間的關係更加密切。其實在西方已經有很多藝術家做過這方面的實驗,但亞洲近20年的高速變化使這

1  2  


下一頁馬芝安:民營美術館不應是地産投機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2010-11
· 侯瀚如:行走世界的獨立策展人
· 馬芝安:民營美術館不應是地産投機商
· 珠寶見證下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