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小雞與腌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3:50:48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老太太和老太太對話,兩個老太太在路邊對話。一個説:年輕時真想吃,唉!就是沒有錢。另一個説:可不是,現在東西真多,卻沒有胃口了!她們剛從菜場或副食店回來,各提著大包食物,回家去供養子孫們。

年幼時缺了某些營養,往往發育不全,影響終身健康。曾經“三年困難”時期,許多人餓壞了,得了浮腫病,摧毀了健康。吃不飽,食物搭配不好或偏食,都不利於軀體的成長。同樣,知識糧食的吸取決定文化素質的成長。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良師益友是蘇聯,向蘇聯一邊倒,絕對排斥西方的“資産階級藝術”,在這種指導方針下培養出來的藝術青年,寫實功力不錯,但不了解印象派以後的西方藝術世界。改革開放後,擴大了視野,於是年輕人的食譜大大豐富了。一些中年畫家也追隨時代,努力拓展自己的思路與實踐,他們將新嘗試的作品公開展出,並命名為“半截子畫展”,坦誠地展示他們自己半截子的變化,也即時代的變化。展出後,他們的老師輩説:作品不成熟,小雞尚未孵化到出殼的時候;但比他們更年輕的學生們説:已是腌過的蛋,不可能孵成小雞了。

嫁接的季節選在春天,這是經驗積累所發現的規律。而聰明人在花房裏培育出四季蔬果,但那只是一年生的蔬果,長不成喬木松柏,沒有年輪的松柏只能是偽裝的松柏。生命的成長鬚要歲月,不同期段還須不同營養,成才不易。自學成才者其實更艱苦,他們加倍努力自己去尋覓到主食和副食。出殼的小雞都必經正常的孵化期段。江南地區有人愛吃尚未出殼的小雞的蛋,名曰混蛋。今日小市上仍出售這樣的混蛋。

2003年

下一頁鳳求凰
上一頁一對軟骨孿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