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川江號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3:19:20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似哭似訴,叫吼得聲嘶力竭,卻不失抑揚頓挫,真是長歌當哭,此川江號子也!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播放民歌“川江號子”,撥動心弦,川江、烏江的急流險境都又奔到眼前,數十年歲月均被淹沒于江底。音樂伴奏繪畫,繪畫更奪人眼目,我注目于江畔亂石叢中的縴夫們,個個幾乎*,紫紅的膚色在陽光下閃亮,由於出汗,顯得膚色有反光,畫家往往用冷色來表現這種反光中的膚色。沒有站直的縴夫,他們個個如爬行般列隊前進。號子,江上號子,為了給艱難中的縴夫們加油,也作為協力同心、統一步調的號角。號角悠揚、悲壯,與其頌為歌,我更感到是哭。嚎啕大哭,發于內心,無意中噴吐出聲浪節奏之美,邁步進入了藝術殿堂。更因其真情憾人,其美也高亢而幽深。我曾參與烏江岸邊一小城慶典,請有二位白鬚號工登臺演唱《烏江號子》,滿場掌聲雷動,迄今難忘。

白居易見到的是蜀江水碧蜀山青,李白見到的是蜀道難於上青天。蜀山多,蜀道不平,蜀人出門便爬坡,因而身健而偏瘦,吃苦耐勞是本色。抗日期間我居蜀中多年,熟悉蜀中生活,蜀中才人多,人傑地靈,非也,地瘠人靈。

遊子五十年後定居北京,且垂垂老矣,老來常漫步公園。公園裏老人與孩子多,老人與孩子都須阿姨陪伴照料,於是常見各式各樣、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阿姨們,其中也有川妹子,她們一開口,我和老伴聽得川音特別親切。夜,我們聽電視裏的川江號子,遙遠的往事一幕幕重現,而我們的青春留在了蜀中,永不能撿回。今見這些年輕川妹子,祝她們的家鄉日新月異,子規聲聲早晚將催她們歸去。她們呵!她們恐還未曾在川江上聽過號子呢!

90年代

下一頁説家
上一頁菩提樹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