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2年8月18日——2012年9月7日
開幕時間:2012年8月18日下午4時
策展人:張思永
主辦:北京千年時間畫廊
協辦:南昌千年時間當代藝術館 湖南千年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地點: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3818庫內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日 上午十點至下午七點
“自我”的“困局”——宿哲作品中的精神世界
文:何桂彥
宿哲的作品普遍傳遞出一種困惑、迷茫的氣息。這種氣息既是個人青春體驗的顯現,也源於自身對時代文化氣息的敏感;既是對一個英雄時代的質疑,也源於自我對週遭社會現實生存狀態的詰問。藝術家的思考穿行在理想與現實的中間地帶,遊弋在英雄時代的坍塌與自我世界的迷失之間,儘管精神與肉身的邊界似乎已被消解,但作品內在的文化訴求仍能穿透作品那些表層的圖像,希望在相對具體的時間線索中,對自我世界所呈現出的變化進行言説。於是,這個自我的世界從一開始就多少具有精神現象學的意味,不過,最終困惑、迷茫成為了它的肌理,而“困局”則是其底色。
宿哲是一位對青春記憶保持著自省的藝術家。但是,他對自我的體察不是從形而下的生活層面,而是從自身的文化記憶入手的。在2006年創作的《英雄與夢想》、《也許從來就沒有過什麼英雄》等作品中,宿哲表達了對那個曾被賦予太多理想價值觀的時代的質疑與不信任。在一個由意識形態所統轄的社會裏,“英雄”形象往往表徵著一種崇高的人生理想。但是,“英雄”實質是被塑造出來的,這種塑造不僅受制于意識形態話語的支配,而且還以一套嚴密、規範的圖像與視覺系統呈現出來,譬如形象上的“高大全”、色彩表達上的“紅光亮”。1976年,意味著一個極左的時代走向了死亡,同時也意味著宏大敘事的英雄時代的終結。不過,由於文化思維慣性的存在,“英雄”敘事仍然會對更年輕一代的青年産生著影響。正是源於對自我青春體驗的審視,對宿哲來説,“英雄”敘事原本就是一種話語權力,它不但會遮蔽真實的現實,還會對具有獨立價值的自我世界産生吞噬作用。於是,在《這是一個凍結的英雄主義夢想》、《在一個英雄的煩惱》中,宿哲將創作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消解作品題材的崇高感,以及視覺觀看經驗的儀式性上。在這個過程中,“英雄”形象的缺席具有多重的意義指涉,既讓畫面的場景失去典型性的意義,也讓作品喪失掉由“高大全”所帶來的儀式感,而藍灰的色調則是對“紅光亮”的顛覆。很顯然,鋻於“英雄”的缺席,藝術家巧妙地討論了一個理想價值觀坍塌後,自我世界所呈現出的迷茫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