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鄭連杰當代水墨作品展

鄭連杰當代水墨作品展

時間:   2010-10-09 14:38:24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鄭連杰 冰雪蓮心 2010年 136×68cm

 

水墨雲煙——鄭連杰當代水墨作品展

主辦: 北京四合苑畫廊

展期: 2010/9/18—2010/11/18

地點: 東城區東華門大街95號

電話: 65268882

開放時間: 10:00-17:00週一休息

在中國當代藝術近30年的創作活動及相關論述中,旅美藝術家鄭連杰都以觀念攝影和行為藝術的創作示人。他以長城墻體本身為媒材創作的宏大史詩般的地景行為裝置作品“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系列作品,是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他從80年代末至今在中美兩地創作的一系列充滿力度和具有批判顛覆性藝術語言的行為,錄影和雕塑創作,無不與他關注的社會現實息息相關且影響廣泛。

其實紙上水墨繪畫,也是鄭連杰一直以來磨礪不斷的創作形式。高深的筆墨功力、敢為人先的當代藝術實驗及多彩的人生閱歷,註定了鄭連杰的水墨呈現出根基深厚,特立獨行的面貌。

可以説水墨之於鄭連杰,不僅是一種創作的媒介,更是一種融入精神的信仰。今年8月,紐約“華爾街時報”,介紹了他的影像新作<華山經>系列作品,在展現了山石光影猶如水墨皴法的黑白攝影作品中,通過純粹的形式構成再次抒發了對中國山水精神的頌揚。他認為對這一精神的闡釋和探究,應踏平東西方的審美溝壑,成為同一風景平臺上的共用與交融。長期以來,他的藝術創作實現了一種交互的借鑒:在保持著傳統風貌的水墨創作中參入當代性的精神訴求,傳達出他內在的氣韻,自由的,遠古的書寫豪邁地流動,交匯在對精神故鄉的遙望。

鄭連杰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中國傳統山水畫,此後他曾用三年時間在故宮博物院繪畫館學習臨摹歷代繪畫。這讓他在當時閉塞封閉的文化環境中,得以直面歷代中國畫大師們的原作,在他年輕的心中投射出一片神聖的古典水墨藝術靈光。他孜孜以求地臨摹這些古人的作品,參悟古人水墨的精神世界,形成了鄭連杰藝術創作的內在基因。此後他以搖滾般的吶喊在長城上為紀念兩個德國統一的長城拓印創作,以抽象的水墨方式介入身體,場域;關注世界歷史重大事件,成為拓展現代繪畫在中國早期的實踐先驅者。旅居美國10餘年期間他的感受非同一般。他曾寫到:當代水墨在區域與國際間的身份判斷,藝術定義上所面對的創作現實,讓我重新思考所謂的“當代”。“ 有時我認為長時期生活在都市裏是一種危險,我常問自己,如果血肉之軀,總被水泥覆蓋,如果我的風景裏沒有了山林、野草、關懷,那我的創作只能接近平俗,一個可怕的丟失在虛假影像世界的迷途者。走在曼哈頓的街道上,我看到雲和霧在冰冷模糊的樓宇間,匆匆的人群與混亂的時間交疊”。

鄭連杰就這樣對自我心靈的一次次地解構,重建了他“重返故鄉”的文化立場。 “從2004年 5上華山回來後,我的作品更加崇尚對道學的體悟,花草精神的平淡天真,山水的雄渾象外,都是我的追述立意。這些潑墨所得也包含了對故鄉的遙望……。”

雖然鄭連杰龐雜而驚人的藝術胃口吞咽著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門類,以身體和影像等從事實驗藝術的探索,但都繞不開潛移默化的水墨情結。這些構成了傳統與現代,理想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差異與交融,最終並行不悖地化為鄭連杰“筆墨”的昇華。

水墨是他的摯愛,是他勇於攀登的奇峰。他相信當代水墨藝術終將從區域走上國際舞臺,在這個正在展開的舞臺上,他有能力和勇氣戦鬥在前沿。正如他自己所言:“30餘年追求水墨藝術的夢想,讓我在不斷的實驗挑戰中,看到自己。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那些過往的記憶與遠古符號,飛跑在不同的情感空間。在塵埃漂浮的遠行之途上,我以自然神靈之愛,放逐心靈于自由。我努力用飽蘸苦痛的夢想,追述光明與黑暗的博鬥。以傳統的水墨精神創造今天的現實意義……。”

值此,<水墨雲煙>鄭連杰當代水墨個展,在北京四合苑畫廊展出12件水墨精品和代表作<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是鄭連杰近年來以當代藝術創作體悟東西方文化精神的再一次有力呈現。

文/ 羅曉虎

2010年9月北京

 

1  2  3  4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