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華:內觀是藝術家自身內在的一種思考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02:33 | 上傳: 2014-09-28

 

2014年9月28日,籌備兩年之久的譚平最新個展《彳亍:譚平作品展》于偏鋒新藝術空間啟幕。此次個展展示的是譚平自2013年開始的最新藝術探索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是譚平一貫創作立場與態度的呈現。

本次展覽題為“彳亍”,“踟躕橫渡口,彳亍上灘舟” 出自於李贄的《觀漲》,其意為慢行慢進,時走時停。譚平老師解釋道:“‘彳亍’這一展覽主題與本次展覽的作品創作有著密切的聯繫。這次我用木炭條來畫素描,在將描繪線條的速度放慢的時候會看到筆與紙之間所産生的摩擦與粉末等。當代生活的節奏太快,需要我們去放慢速度走走停停,多去看一看,想一想。”因此本次展覽的主題既是對譚平創作理念“內觀與自省”的延續,也是他多年藝術歷程的真實寫照。從“畫它”到“畫我”再到“我畫”,在對本體價值的洞悉與探尋中,譚平向我們展開一個無限趨近“真實”的內心世界。

麻省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袁佐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説道:“譚平的繪畫想要化簡掉文學的創作部分,從而體現出炭筆最為真實的行走與痕跡。炭筆素描不需要太多的風景或者有趣的線條來裝飾畫面,而純粹表現的是炭筆本身的質感。他的繪畫讓我感受到了材料的美與材料的特殊性。素描作品更加自由也更放鬆,其神奇之處就在於可以和任何人共用也可以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譚平的素描作品也將在今年12月中間美術館的‘視覺思維’素描作品展亮相,來共同探討素描的可能性。”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副教授唐承華認為:“譚平這次的展覽用黑白的關係來表現藝術理念,也是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因素。並且他在展覽中讓觀眾用俯視的方式來觀看,與觀者産生了一種很親近的視覺關係,是從新的繪畫理念來呈現一種繪畫過程。內觀是藝術家自身內在的一種思考,是對客觀事物和自然存在的一種感受。這種自然本身是物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通過他內在的一種思考和價值體系來建立起繪畫的表達形式。這種形式是通過用炭筆、紙張、油墨和版畫的印跡效果來呈現其自身的審美趣味,這是譚平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作品,來自藝術家2013-2014年的作品,是藝術家對於自我挑戰的再一次創造性嘗試,同時展覽也包含多件其個人藝術軌跡中代表性作品。譚平之前作品上流動的是一些像是細胞一樣的圓形,還是建立在一種對於物體的認識上,仿佛是有機體一般可以自身生長與呼吸。而現在譚平的繪畫作品更多的是對於線條的書寫,其實也是對於圓形的解構,以“筆筆相生”之勢,用很多的短線組成了一件作品本身的整體性。譚平的藝術創作是簡明的、清亮的,他用木炭條去“寫”、去“畫”,將全身的力量、感悟傾注于紙面與“線”的碰撞。觀看者跟隨“線”的走勢與變化深入藝術家純粹與執著的內心世界。

本次展覽分為兩部分,畫廊的二層空間展示的是譚平多個創作階段內堪稱經典的素描作品,而一層中心展廳則將譚平以素描紙與木炭條完成的繪畫作品平鋪於展臺之上,打破傳統西方繪畫對於藝術作品的觀看方式。通過藝術家的干預,“觀看”被重置在藝術家創造的環境裏,進入展廳,置身譚平龐大的情感及精神世界之內,感受他在形式與自我立場中的堅定篤行,藝術家的內心情感於“畫”的過程中逐漸顯現;而觀者將在“對視”與“俯視”的視覺轉換中,進入“看”的邏輯之中。此外,藝術家還以影像的方式從動態視覺的角度詮釋作品,引發觀者對於“彳亍”前行的多維觀感。

在“彳亍—譚平作品展”中,時空的概念被弱化,譚平所要傳達的“彳亍”的意識得以昇華。在“內觀與自省”中,呈現出他在藝術形式探索上的自由與開放。選擇“彳亍”的譚平,為我們提供了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中難得的一個內省反思的機會。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26日。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