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的遠方——周棟專訪

資訊>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4-26 16:37:44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筆者和周棟及他的作品有幾個閃回畫面。

  前年某日,當筆者瀏覽今日美術館“青年英才駐留計劃”作品展資訊時,突然被一幅綠樓房的畫吸引住了,那是一座覆蓋著斑駁苔蘚,殘破陳舊的綠色老樓,它就像紀念碑一般突兀的佇立著,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筆者當時就記住了這幅畫。

  時間到了2016年,筆者參加畫家劉商英在常熟個展的晚宴時,注意到他身邊有一位忙前忙後,低調謙和的青年。商英介紹説,“他叫周棟,是我最早帶的一批學生。我倆是連夜開著越野車從北京到的常熟!”當我們互加微信時,瞬間就看到了那幅“大綠樓”,原來作者就是他!

 

周棟工作室 

近日,筆者聯繫了周棟做專訪。周棟位於通州的工作室簡約通透,北歐風十足。他的多件巨幅作品就在畫室。其中在一個大抽屜裏,他展示了很多年少時畫的速寫手稿,手稿都經過特種的透明紙包裝,分門別類的放在一起,足見主人的珍惜。

那幅“大綠樓”就立在畫室的墻邊。原作與圖像感觀完全不同,畫面上覆蓋著一層層厚重的肌理,每一塊磚墻都如雕刻一般纖毫畢露,難怪具有如此強烈的視覺效果。

訪談就從這幅作品開始。

談畫

 

大綠樓油畫,300×245cm,2015 

藝術中國:當那幅“大綠樓”的圖片出現在手機螢幕時就給我印象很深,看到了原作後感覺實體感更為強烈,這幅作品請具體介紹下。

周棟:這是我老家的一棟老樓。這個樓原本是淺綠色,時間長了,上面長滿了濃密的青苔。直到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這座樓因為老城改造被刷白了,白色塗料下面隱隱透著多年的色彩痕跡,特別像層層覆蓋的抽象畫,當時就有畫它的衝動。原本我想畫白樓,就先做綠底子,然後再覆蓋白色,但綠色層畫完以後,我感覺比白樓還好,這個綠已經不是現實中樓的綠色,是非常意想不到的一種綠,它更加抽象。但在樓的肌理和細節的處理上,我又往更加具象的方向推進,這樣這幅畫就與現實拉開了足夠距離,更加實體化,具有浮雕畫的感覺。

藝術中國:這個題材很少有人表現,表現形式上也遠不是寫生的放大版,具有紀念碑一般的實體感,你是經過怎樣的思考過程?

周棟:現場是創作的引子,這裡麵包容了很多我當下的感受,包括從構圖上、語言上,它完全是我很個人化的東西。畫大作品的時候,有很多細節源自我內心,它不是現場的細節,是我心裏面某種東西的外化。創作的過程就是追隨內心冥冥中想要的狀態,達到那種狀態後繪畫語言也就自然轉變了。

藝術中國:在你的畫面中經常有垂直或水準的形體,比如綠樓前的那根白色電線桿,這種處理是出於形式感的需要嗎?

周棟:恩,有些是在畫面抽象構成中的需要,在雜亂的一片裏出現一個特別規則的東西是力量的需要。

 

雪純潔的有點矯情油畫,356×275cm,2014

藝術中國:你研究生畢業時候的作品“雪純潔的有點矯情”,這幅畫中的大門賦予了一個特殊的異形畫框,請談談這幅件作品的構思?

周棟:異型畫框並不新鮮。我當時選擇畫這個大門的時候,就在構思怎樣表現這個門。如果按照常規畫框把這個大門裝進去,總覺得這太尋常了。後來我決定用更大的尺幅把它變成真實大門的場景,同時按照門的形狀定制了異型框,將門以外的天空全部去除,從遠處看它就是一個大門的感受,具有很強的現場感,這就是我想要的狀態。

 

每一點都透著痛楚的浪漫油畫,251×361cm,2014 

藝術中國:你繪畫的空間感很有意思。有的是一種畫中畫方式,有的是一種特寫式的凝固視角,通過這些方式將目光引向一個很深邃的空間,這方面可以談談嗎?

周棟:我比較在意空間,遠方這個概念是人在靜默時常常會聯想到的。我曾看到過許多難忘的場景,比如那陜北高原上坐在自家窯洞頂上眺望遠方的女孩,遠方表示著未知,也是憧憬也是迷茫,從心理上講每個人面對遠方就像面對自己的未知,瞬間個人情緒的升級,對自我處地的短暫超然。所以我作品裏會有意識的處理好空間的消失點,會給畫面一個出口。那是人情緒飄渺的地方。

 

呆望窗外油畫,2014 

藝術中國:在你的畫面中經常有如雨點般潑濺滴灑的筆觸,是一種風格表現還是有什麼特殊寓意?

周棟:這個最早是因為畫畫時顏料調的比較稀薄,在繪畫中會灑落下來,本要等畫面幹了再覆蓋。後來一看這些濺灑的點正好像陽光刺眼似的灑落,於是後來就利用這一點根據畫面需要保留和處理畫面。

小城記憶

藝術中國:你會經常去中國的北方、南方各個小城,對於這些小城對你的創作有什麼獨特的感受?

周棟:我比較喜歡小城市。我發現青春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因為青春是一個人的感知力最強的時候,那時留下來的痕跡是不可磨滅的。我十七八歲時的青春是在我老家的小城裏度過,小城就是沒人管的地方,所有的東西就像野草一樣是自然生發出來的,這兒蓋一堵墻,明天那兒弄一電線桿,後天刷個顏色,立個廣告牌,所有的東西都是在沒有秩序的情況下生長出來的。它有太多超出你想像的東西,非常的鮮活!同時又有很多年積澱的事物,它們和現代的東西很突兀糅雜在一塊,有強烈反差,這些會對我産生興奮刺激。當然當時生活于其中並不像現在這樣去關注,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這個城裏的生活,一個充滿對未來和遠方渴望的生命,在這樣一個雜亂豐富的小城裏每天那麼泡著的狀態。

 

2015年夏 周棟在安徽臨泉現場創作

藝術中國:你對於這些小城市你有選擇性嗎?

周棟:中國南方北方的小城市其實都比較相似。我一般自己開車,山西、河北、陜西、河南、江蘇,安徽去了很多地方。我就開著導航漫無目的走, 一般會選擇遠離高速公路、遠離特大城市,特別邊遠的縣城去看去畫,晚上會隨手記錄下當時感受。

 

2009年 周棟在北京索家村工作室

藝術中國:你現在以小城市景觀為主題的創作方向是不是在學生時代已經確立了?

周棟:我的經歷比較複雜,我原來是江蘇鹽城一名小學老師,沒有系統學過繪畫。後來我到美院成教部學習,從一個荒涼的小城來到北京這樣文化密集的大都市,我就像知情返城一樣如饑似渴的學習。在25歲的時候我回老家參加高考正式考上了美院本科。在考美院之前,我沒有任何創作的概念。當時能力有限,每天就圍繞自己生活畫點小畫。2007年劉商英老師帶我們去京郊道關寫生。他能把無聊的京郊山村畫得有滋有味,那麼普通的場景,他畫的特別讓人興奮,當時我就非常有興趣回京後就畫了一批京郊城鄉結合地帶的寫生作品,這批作品讓我慢慢進入自我創作表達的狀態,以前對社會和城市,對人的複雜感覺好像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感覺通過繪畫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很有感觸,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愛像劃了一根火柴油畫,380×240cm,2014

藝術中國:之後還有哪些變化嗎?

周棟:本科畢業生創作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整個創作過程對我來説很曲折糾結,當時覺的畢業創作重要,感覺要把四年所學表現在幾張畫裏很難做到,所以又茫然了。寒假回到老家鹽城,做了一個田野式的考察采風幫助我思考這個事情。後來商英老師覺得我當時那些小畫速寫特別好,鼓勵我大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直接把那些小速寫放大自由去表達。我畢業創作就畫了幾張特別純粹的大畫,以三聯畫的方式錶現小城的樓,這種題材和美院傳統的要求很不同,當時特別忐忑怕過不了關。三工作室的老師們都特別肯定,作品還在畢業展上獲獎了。09年本是藝術界一個低潮,但我的畫還挺火的,有個人收藏,學校美術館也收藏,這給了自己一個特別大的自信,感覺心氣很足,有使不完的勁。

2009年畢業展覽前夕油畫係三畫室師生在周棟工作室

藝術中國:你也在德國一個小城畫了很多作品,那邊感受與中國有什麼區別?

周棟:德國的那個小城市愛莎芬堡是我經常去的一個小城市,它是法蘭克福旁邊一個衛星城市,是與我合作畫廊的所在地。那個城市跟中國是完全兩個極端,德國城市非常乾淨,也很有秩序。那兒所有的色彩都是設定好的,比如一面墻五六十年前是什麼顏色,維修還要做成當時相同的效果。在那的創作與中國出發點不一樣,我沒有特別去表現那裏的風景,而是畫了一些人跟場景相結合的畫。

2015年 周棟在德國工作室現場

藝術中國:我感覺你個人藝術道路的確立也是經過了縝密的思考,比如你寫過《怎麼看潮流》一文。

周棟: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的潮流,但不是都得跟著潮流做事。13年我去紐約待了一段時間,美國那邊繪畫已經非常邊緣了,了解了他們的創作和他們的生活狀態是完全一體的,我反而更加確信自己的創作。因為美國就是那樣一個多民族很現代的國家,他們的藝術與環境是緊密相關的。但反過來這些和我沒有一點關係,我的許多認知和中國當下人的生存環境心理相關聯。藝術家要立在自己的點上吸收生長,潮流不等於眼界。

畫與影像

 

 立春油畫,300×230cm,2009 

藝術中國:我注意你的繪畫和電影有很大的關聯,有的畫就像電影畫面的一個截幀,而且每張畫的名字都很有意思,有的口語化,有的畫上直接寫文字,你能就創作和電影、文字的關聯來談談嗎?

周棟:我以前曾研究過與我價值取向比較近的的倆位電影人賈樟柯和顧長衛的電影。他們的電影裏充斥著一種悲情主義的浪漫。電影描述的事件背景和場景,都和我的青春記憶有很大關聯,曾經不好的一段悲劇經歷,現在回味時卻有很多浪漫色彩在裏面。電影裏的敘事背景,營造的氣氛我都很有感觸。有些鏡頭,我就會拿過來用,然後用繪畫的方式去表現,比如利用了電影裏幾個場景拼接起來組成畫面。

中國古代就有文字繪畫結合的傳統,我想文字能否應用到現代繪畫中?我把文字像電影字幕似的寫到畫上,文字與畫面並列呈現出一種互動關係,文字也許會是畫面的某種解釋,也許與畫面相悖,這都無所謂。後來我發現有個手機圖像處理就有電影字幕添加叫足跡的app出現了,我就不再畫了。

 

我不想在這個城市發生愛情,紙上色粉,110×65cm,2014

藝術中國:你會借鑒他們電影裏的哪些方面?是畫面嗎?

周棟:一般觀眾更多關注的是電影情節,但我關注的往往是很不起眼的點。比如演員的某個瞬間畫面,特定光線下城市某個視角下的場景,幾個主人公後面的背景。我會將電影反覆看十幾遍,一秒一秒的過,截取某個畫面。不同的時間看同一部電影的也會有不同的感觸。

藝術中國:你的畫描繪的現實景觀有一種凝重感,時間變的恒長,這種感覺是通過影像的經驗的得來的嗎?

周棟:有時候我會對一個現實場景恍惚,對某一瞬間特別敏感,但又稍縱即逝。事後看照片時的感覺又完全不對。有時當一個普通的現實場景通過投影打到一個幕布的時候,畫面就呈現了某種虛擬現實的味道,這比真正的現實有意思,甚至裏面出現一個光斑,我都願意把光斑與幕布一塊兒畫下來。這種虛擬感具有一種時間的魅力,它是機器保留下來的一段時間,恍然中讓人産生時間錯位的感覺。

簡 介

1980年出生於江蘇鹽城,現生活工作于北京。2009年和2014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早在09年的本科畢業創作便以其獨特的個人視角和對中國平凡小城的巨幅油畫表現而引發廣泛關注。他舉辦過的個展包括德國Neuffer am Park 美術館,德國99畫廊,中國油畫院等,參加過的重要展覽包括多次在中國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倫敦 Art @ Golden Square 美術館,美國新澤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學賓軒展覽館,今日美術館,中間美術館,築中美術館,ARTMIA藝美公益基金會等等公共空間舉辦的展覽,作品被國內外眾多美術館和機構以及個人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