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佩爾茨:我現在是在追尋著逝去的影像

資訊>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4-06 15:31:3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2017年3月27日,“現象之上——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系列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對於呂佩爾茨本人來説,這是他繼2015年4月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的是“西方繪畫的回歸:馬庫斯•呂佩爾茨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展”之後再次來中國舉辦的大型個展。3月26日,呂佩爾茨為清華美院師生和媒體做了一次專項講座。針對此次展覽和講座,藝術中國記者在3月27日展覽開幕前對呂佩爾茨先生進行了專訪。


呂佩爾茨接受藝術中國記者獨家專訪

藝術中國:這次展覽的主題“阿卡迪亞在”您心目中的意義是什麼?阿卡迪亞系列和之前的系列在繪畫方式方面有哪些轉變?

呂佩爾茲:我想這並不是説是一個具體的描述,它是一個氛圍的東西。就好像説酒神讚歌它其實也是一個氛圍性的東西,不是一個直接的再現,當然這兩者中間肯定存在著某種張力,畢竟“酒神讚歌”(呂佩爾茨的繪畫系列)是之前,而“阿卡迪亞”是2011年、2012年才找到的概念。

藝術中國:“阿卡迪亞”中裸女的形像是反覆出現的,我想問一下這個形象有沒有某種象徵意義?

呂佩爾茲:不管是裸女、裸背或者其他形體,裸不裸體並沒有意義。(翻譯補充:裸體本身就是西方繪畫的東西,裸的特殊性只是因為我們東方非裸露的感知比較特殊化。)更主要的是裸體在西方傳統繪畫中不斷被再現,這更像是反思這個傳統的過程,我自己在雕塑的過程中也要不斷面對這個問題。


《尤利西斯•三》,130x162,綜合材料,2011

藝術中國:在您的畫面中的對抗與衝突是非常激烈的,包括殘缺和完整,抽象和具象。我想問下這種衝突來自內心情感的衝突還是包含著畫面結構性的需要?

呂佩爾茲:我是在畫畫,有這種圖像性的東西,但是圖像有所謂的類型或者是風格、主題。我就等於是從西方古典到現代中去選取適合我的東西來表現。

藝術中國:我對您的繪畫過程有些好奇。在繪畫之前,您有沒有些必設的主題或草圖?還是直接隨著自己的感覺來進行繪畫?

呂佩爾茲:我不是按您説的這種方式來創作的。因為我從十五六歲開始就知道自己此生是要做畫畫這一行的,所以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畫畫了。繪畫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並不是説我突然有一個想法了就開始畫了。而且每一個作品總是産生於它之前的一個作品,它是互相衍生的。畫畫就像澆花一樣,你一旦不畫了,花就死了,所以你要不停地去澆灌。

藝術中國:“創新”是一個困擾當代藝術家的問題,繪畫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有非常成熟的藝術形態,我想聽一下呂佩爾茲先生對繪畫創新這個概念是怎麼理解的。

呂佩爾茲:我覺得基本的錯誤就在於人們有一個誤解,以為總可以創新,而在繪畫當中沒有新鮮的東西。繪畫是一個永恒的語匯,但是卻永遠有新的藝術家。他們都基於傳統的基礎上,以當下的問題來創作。然而他們所做的是拿現在的東西來契合以前的理想。


《空間幽靈:無神論者》,200x162,布面油畫,1987

藝術中國:從您的畫中能看到許多古代和現代大師的繪畫元素。您認為藝術史從古代到現代有沒有必然發展的邏輯?或者只是隨機變化,您從歷史上的大師身上吸收到了什麼東西?

呂佩爾茲:當我們這一代藝術家開始畫畫的時候,我們想的是要砸碎一切東西來更新,另起爐灶來造自己的東西。而且當時是出於誤解,我們用了“先鋒”這樣一個詞,但是最後我們發現,我們丟了圖像或者繪畫這樣一個東西。我現在是在追尋著逝去的影像或印象。所以我要回到那個時代,回到影像殘存、豐盛的時代,去追憶它。我現在就是在做這個事情。


呂佩爾茨的雕塑作品

藝術中國:我對您的雕塑非常有興趣,我不知道呂佩爾茲先生雕塑的造型來源是否有遠古時代雕塑的遺跡,還是來自近現代雕塑家的傳承?另外,雕塑上的色彩是出於你作為一個畫家的習慣還是有其他意思的表達?

呂佩爾茲:在1900年前後,羅丹把殘缺看成是對雕塑藝術的發現。它是古典時候的完整品,但是他以殘垣斷壁的方式讓我們接受下來。我們在殘破當中看到了完滿,達到了古典藝術的高峰。在古典時期,所有的雕塑都是彩色的。畫在雕塑上的色彩是不會持久的,這種不持久的色彩一方面是對古希臘雕塑的謳歌,另一方面是對時間流逝本身的謳歌。

藝術中國:昨天講座上您説到關於藝術國際化話題。我非常贊成您説的今天的全球文化出現了一致化的傾向,地域的獨特性在減弱,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藝術的國際化也給藝術家帶來了廣闊的視野,不拘泥于單一的世界觀。您怎麼看藝術國際化的利弊得失?

呂佩爾茲:首先我覺得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誤解了藝術的使命是什麼,誤解了藝術的使命才要強調它的國際性。現在藝術的概念已經被大大地泛化了,已經不是原初的藝術概念,所謂的創造性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已經達到了狂野和無拘束的境地。有一些裝置,比如大鯊魚(編輯注:達明•赫斯特作品),所有的都是好玩的,而且具有批判性的,具有煽動性的,而我是一個畫家。


《頭盔•二》,235x190,布面油畫,1970

藝術中國:您對於美國抽象主義畫家是比較欣賞的,認為這是歐洲的傳統。而像安迪•沃霍爾這樣的畫家則代表了美國的傳統。在今天的多元的世界裏,為什麼要按照民族國家來劃分文化傳統呢?

呂佩爾茲:康定斯基應該是在德國包豪斯期間對抽象繪畫的發明,當然在俄羅斯也有抽象繪畫的鼻祖,在美國也是一樣。然而在歷史上去追究先後是沒有意義的,你也可以拿來拿去都無所謂。但是究其究竟,抽象的繪畫和表達方式還是來源於歐洲本土的繪畫方式。我還可以問到底誰發明的畫筆?發明的刷子?義大利人説他們發明的義大利面,而中國人説他們發明瞭麵條。

藝術中國:最後一個問題,您昨天在講座中談到了對中國藝術的看法,您認為中國藝術非常豐富,擁有龐大的資源。那麼您如何看待中國的當代藝術,對年輕的藝術家有沒有什麼建議?

呂佩爾茲:中國有非常大的潛質和契機來重新找到自己的圖像,自己的繪畫。我們可以忘掉美國那邊,不要老去看錢,而是去做藝術。

 

翻譯:王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簡 介

馬庫斯·呂佩爾茨生於1941年,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從事藝術創作,並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被譽為德國國寶級藝術家。呂佩爾茨極具才華,繪畫、雕塑、詩歌、爵士樂,無所不通;他狂放、執著、敢言,自視為天才藝術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