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亞洲與當代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未來的方向

資訊>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2-23 15:37:21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普瑞茲克專席主任兼中國藝術總策展人汪濤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最富盛名,藏品最為豐富的重要藝術博物館之一。2015年4月,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新任亞洲藝術部主任兼中國藝術總策展人汪濤先生上任,汪濤先生曾任紐約蘇富比高級副總裁兼中國藝術品主管,並任職過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在市場和學術上都對亞洲藝術有著深入與清晰的了解。2016年初,藝術中國對汪濤博士進行了採訪,聽他對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未來發展及中國藝術現狀的判斷。

亞洲藝術與當代藝術是我們未來的重要領域

藝術中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被稱為“萬國博物館”,關於亞洲藝術品的收藏是怎樣的?您能否介紹一下關於中國藝術品的收藏情況?

汪濤: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英文名字是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很多人會把它與另外一個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混在一起。最早在19世紀時,美國很多大城市都成立了Art Institute,分學院和博物館兩部分。到目前,大部分此類機構變成了學校或博物館,芝加哥是屈指可數的留存下來的博物館與學院都十分知名的城市。我們博物館和學院的人事和部分行政方面是合在一起,但基本都是獨立運作。我們會接收藝術學院的學生作為我們實習生,兩者關係十分緊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亞洲藝術是非常豐富的,我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收藏中國藝術。

美國的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藝術是一個非常有標誌性的舉動。它從原來一個比較單純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博物館。這和當時西方的崛起,特別是美國的崛起都是有關係的。到目前為止,任何一家美國大型的博物館,都有亞洲藝術的收藏。從這個角度來説,亞洲藝術進入美國博物館標誌著早期環球化的一個趨勢。我們館裏本身的亞洲藝術收藏非常豐富的,涵蓋了所有的門類。中國藝術藏品有近萬件之多。在20世紀初期,收藏的主流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經典之作,我們也將其作為自己的重點。比如中國古代商周的青銅器,還有高古的玉器、傳統的書畫,這都非常重要。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門類就是中國陶瓷,因為中國最早在西方贏得大家讚賞和收藏的對象就是陶瓷,我們博物館收藏的陶瓷在全美屈指可數。

19世紀中國清代絲織品

藝術中國:聽説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將建立一個新的亞洲藝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未來總體的發展規劃是什麼呢?

汪濤:您可能已經看到相關新聞報道,2016年新年伊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老館長道格拉斯卓克(Douglas Druick)退休,由詹姆斯•容度(James Rondeau)繼任為新的總館館長,他之前是現當代藝術部的主任。詹姆斯•容度在博物館已經工作了20年,是美國非常有名的當代藝術策展人,也是很優秀的學者。他自2月16號起正式上任。從對他的任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趨勢——詹姆斯•容度博物館對當代藝術日益地重視。博物館在此前四五年之內,做了大量工作,請世界上著名的諮詢公司做了一個綜合報告,決定了博物館今後十幾年的發展計劃,我們稱為“Long Term Plan”。這個長期規劃把亞洲藝術和當代藝術作為我們博物館發展的兩個重要領域。他們決定這個計劃後,邀請我來到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這個長期規劃最重要的一步您剛才已經提到,就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要打造一座新館。新館不是完全脫離老館,而是在老館基礎上請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來替我們設計。這個館是把西方藝術、當代藝術和中國(亞洲)藝術進行聯通,我們也説是要建造一座新的亞洲藝術館。在美國建一個博物館不像在中國那麼快速,大概需要五、六年的時間才能把新館建好。

藝術中國:我們通過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了解到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在春節期間有很多與中國有關的文化活動,是如何策劃的呢?

汪濤:我很高興你提到微信公眾號,我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後,發現博物館的中文微網志做的很好。但當時沒有開通微信平臺,也不知道微信是什麼。我建議説我的中國朋友們都在使用微信,第二個星期他們就開通了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現在已然形成規模。觀眾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我們最新的消息,特別是與亞洲藝術相關的消息都是最先在微信平臺發佈。

今年是中國的猴年,我們本來在去年中秋節就想做一個活動,但在博物館要策劃一個活動還是需要花一定時間,所以我們就把重點放到了今年的猴年春節。一般春節活動需要表現春節氣氛和體現中國猴年生肖的藝術品,於是我們在館藏的藏品裏挑選了一幅非常漂亮、有吸引力的清代絲織品。大家可以看見上面有一群猴在樹上攀爬,它們正在打一個馬蜂窩。我們知道“蜂”和“猴”兩個字在中文裏諧音“封侯”,有加官進爵之意。

皮埃·波納爾 塵世天堂(Early Paradise)130×160cm 1920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另外,你剛才提到“萬國博物館”,我們博物館對任何文化、任何國家的藝術都有很好的收藏。我們從印度藝術、現代派的藝術裏面,也找到以猴子為描繪對象的藝術品,然後我們就將這個活動串聯起來。你看到中國藝術品中猴的形象時,了解文化的含義後,還可以拿一個導覽圖,順著不同的畫廊去參觀。印象派大師的作品裏也描繪猴子,探討他們為什麼畫猴子;在印度藝術的展廳也可以看到石雕的猴子形象,猴在印度教中也是神的形象。這樣就把觀眾參觀博物館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同時對中國傳統的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今天年輕人關注世界,往往把目光投向東方

藝術中國:最近幾年,歐美的博物館及市場對亞洲藝術,特別是中國藝術的關注甚越來越多,您認為這代表一種怎樣的趨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汪濤:最近這十年的話,亞洲藝術的興起在整個歐美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你可以看到大家對亞洲文化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中國藝術關注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這與我們中國的崛起是有關係的。今天年輕人對世界的關注,往往把目光投向東方。看到中國,看到亞洲地區一些新的文化,這是時代的一個潮流。從博物館或者文化機構來説,也一定是反應了這種潮流。一是要讓本國的人民了解東方,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大量中國遊客到世界各地博物館參觀,他們希望在其他國家博物館看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東西。那麼博物館也把這個作為一個策略,來吸引從中國來的國際遊客。這樣就産生了很多互動,中國的文化、中國遊客與當地居民、當地的博物館産生很有趣的互動。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展廳:古代瓷器陳列

藝術中國:您曾經在倫敦大學擔任教授,又在蘇富比工作多年,現在到了博物館界。在您看來,西方市場和學術界是如何看待中國當下的藝術創作,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挑選當代的藝術家?

汪濤:我本身的經歷是從大學裏專門做研究的研究人員和老師,到蘇富比這樣國際性的拍賣行也算是一個商業機構中工作,現在再進入到藝術博物館。這些角色的轉換確實讓我看到一些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目前,西方藝術博物館對中國當代藝術品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當代藝術,我們一般説的是1985年之後,完全用西方的語言、媒介來創作的藝術,比如油畫、雕塑,這期間有大量的作品産生。這樣的作品在博物館中應該是在當代部門,就是它不是被亞洲部門所收藏。所以它們的收藏情況就不完全是按照我們中國傳統的藝術標準來進行判斷的。亞洲部門或是中國藝術部門一般看你是否使用傳統媒介,是不是使用紙、筆、墨,另外在美學理念、審美觀中是否有傳統的東西,現在叫做traditional based contemporary art,就是以傳統為根源的當代藝術往往就不在當代部而是位於亞洲藝術部進行收藏。

這樣的分割也有問題,很多具有當代性的作品在亞洲藝術的部門裏不進行收藏,而我們認為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注入了很多當代性的作品,當代部門又不收藏。所以我到芝加哥之後,與現當代藝術部的主任進行多次交流,決定我們博物館今後的收藏一定是兩個部門之間互相地合作,這樣我們才可以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了解除了用傳統媒介進行創作,還有用西方材料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這樣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在這基礎上兩個部門溝通後,我們的收藏就和一般歐美博物館收藏的形式是不一樣的。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展廳內部

社會與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藝術中國:據您觀察,對亞洲藝術品的收藏者主要是來自亞洲還是全球?

汪濤:現在對亞洲藝術品特別是中國藝術品的收藏應該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當然不同地區的收藏家有著自己的偏好。所以收藏家可能對亞洲地區,我們所説的大中國文化圈,即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這部分的收藏有自己的特點,但對南韓、日本、印度、東南亞這些國家的收藏也開始進行了一些調整。所以説發展的勢頭是多元化的。從藏家來説,有很多美國的藏家對亞洲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非常感興趣,也想深入了解、進行收藏。我想現在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是國際化的,並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地區的。

博物館的收藏和市場對藝術的推廣或者買賣上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對博物館來説,它不是要買現在最流行的藝術家作品。它收藏一件藝術作品的時候,首先要考慮這個藝術家的創新精神,是否給藝術提供了一些新的東西。它不能是一個純粹娛樂性的,或者説大家覺得這個東西有點意思,甚至是模倣抄襲外國藝術家的東西。這樣的藝術從博物館的角度來説不是特別的注重。我們注重的是一些有獨創性的藝術家。在這裡對藝術家的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你不了解一個藝術家,不了解他的創作來源,也不知道他現在要表達的意思,就看不到他將來的發展,這樣的話是不能去收藏他的作品的。

我覺得市場、博物館、收藏家之間需要更密切的互動。博物館能發現新的藝術潮流、對一些新興、重要的藝術家進行收藏。另外已經寫到藝術史裏的作品博物館也要進行收藏,我們在重建藝術史時,這些作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認為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在美國,大量藏家也是以博物館作為一個坐標,博物館的收藏對他們也會有一定影響。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潛力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但不能説其中沒有問題。藝術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但並不是一個國家強大了,你的藝術就會變得強大,這並不是完全成正比的發展軌跡。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是基礎,但並不是藝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覺得中國的藝術家、藝術決策人也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思考。現在市場的力量也很強大,有時候會誤導藝術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收藏界、博物館和藝術家之間互相的了解、互動能達到何等程度,在什麼樣的程度上能得到政府或者説藝術決策人的支援,這就非常重要。

我希望在今後的五至十年之內中國當代藝術在自身藝術史中得到營養。現在世界範圍內還是以歐美作為主導,中國或亞洲的藝術家怎樣在這樣一個框架中有所突破,把中國藝術推到一個真正的高峰,還需努力。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正門

藝術中國:西方博物館界對於20世紀以來中國水墨畫的創作是持一種怎樣的標準,和中國本土學者的觀點是否有所不同?

汪濤: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在中國本土也經一些變化。我們知道從傳統的宋元明清到20世紀,中國水墨畫一直在發展變化,但也有停滯、發展狀況不佳的時期。在我本人看來,最近20年中國水墨畫得到了一個新的發展。一些年富力強的水墨畫家一方面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但同時又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傳統,這裡面就有一些佳作産生。歐美國家一直是以收藏傳統繪畫為主,在我們博物館中也是以這一類叫做traditional based contemporary art的作品作為收藏對象。這其中我們就要弄清楚什麼是正在發展中的傳統,不是完全地照抄傳統。在這裡面它的當代性是什麼,它所反映的思想和藝術語言是否具有當代性。我們如果能從這個角度考察,能發掘一批優秀的中國水墨畫家。

未來將在古代和現代與國內博物館展開闔作

藝術中國:您和國內博物館及文化機構將會進行哪些合作?請介紹一些在您任期內將要策劃哪些重要的展覽。

汪濤:我目前要策劃的一個展覽和我原來研究的一個項目有關係,主題是“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我們現在已經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達成協定,2018年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要舉辦一個中國青銅文化的展覽。展覽正在籌備當中,我們要做一個新的目錄,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作一個闡釋。我們從芝加哥的角度出發,也有一些與中國進行交流展的計劃。2017年在上海博物館,做一個美國現代主義繪畫展。在2020年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一個展覽,以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作為基礎,這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在中國的展覽。下一步,我們明年打算做一個能與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水墨藝術有關的展覽,但這個計劃還未完全成形,正在籌備當中,我們也在想用怎樣一個獨特的方式把傳統與現當代的水墨創作結合在一起。

簡 介

    汪濤,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普瑞茲克專席主任兼中國藝術總策展人,曾任紐約蘇富比高級副總裁兼中國藝術品主管,並任職過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