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人文視覺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獨家]魔術正流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8-14 10:04:5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段然/文


魔術師劉謙

  也許正因為預感到了魔術將成為一種年輕人的玩樂工具,星空衛視早在2002年就開始著手策劃一檔魔術類節目《魔星高照》,而作為這個節目主持人之一的楊傑,對於當時錄製《魔星》的情景記憶猶新:“2002年6月我們開始錄製《魔星高照》之前,除了《曲苑雜壇》有一個魔術和雜技輪播的板塊,中國還沒有專門的長性魔術節目,所以當時我們對於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和觀眾認同感都很有信心。”儘管當時星空衛視在大陸“落地”並不理想,但2002年年底播出的《魔星高照》還是掀起了“03全民魔術”的高潮。也正因為喜歡魔術的人多,觀眾基數巨大,魔術才有可能在電視這種擁有最大受眾的媒體上完成從《魔星高照》到《開心變變變》“二代延續”的奇跡。2007年初,星空衛視嘗試和北京電視臺進行合作,作為合作的協議之一,北京電視臺可以從星空的往期節目中挑選一個比較中意的,以低價直接引進。同樣是看中了這個曾在年輕人圈子裏産生巨大共鳴的魔術節目,《魔星高照》被北京臺選中,改版成了《開心變變變》。儘管去掉了一些外國街頭魔術和一些以錢為道具的小魔術,但《開心變變變》的播出,還是再度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正如《開心變變變》的總製片人楊愛華所説:“之所以這個並不新穎的節目能夠在5年之後再火一把,拋開星空落地的問題不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市場,年輕人有對於小把戲的迷戀,有自我表現的慾望,同時,他們還渴望一種放鬆的生活狀態,所以他們很自然地選擇了魔術節目,於是魔術也就開始再度流行了。”

  如果説《開心變變變》的火爆和魔術的大眾化具有等同的標誌,那麼這個標誌一定不是把魔術當職業的人越來越多,而把它當成愛好或是愛好之一的人越來越多。一直以來,火娃都是上海“66族”(直排輪滑愛好者)裏最有名的活躍分子,他們每週都會半夜集結,通宵輪滑,直到天亮。然而,酷愛“66”的火娃,同時也是上海魔術協會裏最年輕的正式會員之一。2003年9月初才開始接觸魔術的他,在當年的10月19日就已經獲得了“首屆麥吉柯魔術大賽”的第二名,用他自己的話説:“魔術能夠流行,是因為魔術並不難。只要把它當成愛好,你就會發現其實誰都適合玩魔術。”

  “魔術非常適合作為興趣愛好,畢竟它廉價,花1塊錢買一副牌,就可以開始學習魔術了。”採訪中楊傑的這種説法,一方面給了魔術流行論一個理由,另一方面又將魔術平民化的現象一下子落到了錢上。而錢,這個用於量化附加勞動屬性的物質,恰恰決定了魔術目前“快速流行著,並且混亂流行著”的尷尬處境。從10幾年前,大衛·科波菲爾花6000萬美元讓自由女神像消失34秒,到現在隨處可見的魔術道具店,魔術早已不止擁有精神這一個層面的價值,《魔術師戒條》中“不無代價教授魔術”的規定,在魔術平民化的今天又為魔術賦予了經濟層面的價值。以“變絲巾”為例,這個魔術在魔術店的“門子費”(指包括道具和傳授該魔術技巧的費用)是85元,但單就這個魔術所需要的三個道具而言,即便是買台灣品質最好的那種,進貨價格也不超過售價的三分之一,高額的利潤使一部分魔術店成為了“走量”的水店——85元的圈內價,他們逐漸降低到65、50甚至更低。儘管魔術價格戰中受益最大的是廣大魔術愛好者,並且隨著價格的降低魔術還會更為廣泛的流行,但正像中國魔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良鐵所擔心的一樣:“魔術惡性平民化,首先會造成魔術師水準的參差不齊,當所有魔術店捲入新一輪的價格競爭之後,就會逐漸形成魔術的惡性貶值,最終使魔術失去存在的價值。”



“北京鴿子王”魔術師溫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