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革新者:重新設計我們與自然的交互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3 10:16:12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在洛杉磯時髦的高地公園約克林蔭道,市政府官員在上周為新建的公園——或者説小公園(parkelt)剪綵。對那些不熟悉這個詞的人需要介紹一下,公園和小公園的區別是,後者所在的位置很特殊:平行停車場。

幾個人類在自己的車輛旁邊休憩,聽起來不是什麼舒服的想法,但景觀建築事務所 Shared Spaces 卻把洛杉磯第一個小公園設計得如同巴塞羅那的 Güell 公園。從達拉斯到墨爾本再到布達佩斯,這個做法被世界各地的多個城市採納,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時是舊金山藝術和設計工作室 Rebar 意識到城市公共空間有25%被汽車佔據,做出了相應的設計。

為紀念這個革命性的遊記都市戰術,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被定為 PARK(ing) Day,在全球162個國家慶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城市人口每年增長6000萬。城市人口的劇增令空間更加寶貴,Rebar 這樣的建築和設計師用垂直的樹林、地下自然走道、環保城市、或荷蘭隧道口的休息地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加駐足喘息的空間。「設計革新家」系列第二篇,讓我們看看那些改變了我們與自然的交互的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