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跨界體驗:創新中國設計 演繹年度盛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30 09:49:47 | 文章來源: 333cn.com

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工業設計節,聚焦“跨界體驗設計”,聯袂歐洲四國設計名城,在深圳恒豐海悅國際大酒店盛大開幕。作為每年深圳“創意十二月”的重頭活動,此次盛會不止有飛亞達、中興、迅雷、酷派、騰訊、華為等國內頂級品牌及其傾力合作,還有宜家、西門子、沃爾沃汽車、奧迪汽車、龐巴迪列車等國際高端品牌及起設計總監全程組團參與,更是吸引了深圳市政府各級領導及廣大深圳乃至全國的設計界傑出代表和同仁們的出席,堪稱是2011年度中國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深的工業設計高峰論壇和産業對接設計盛典。

設計之都——通過工業設計,與世界的對話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工業設計跨界年度盛典,更是一個空前規模的國際設計交融大舞臺。不僅芬蘭、瑞典、奧地利、德國、英國、義大利等超過10個國家頂級品牌設計軍團爭先搶灘登陸深圳,瑞典宜家、沃爾沃,芬蘭諾基亞,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德國西門子等100多家國際品牌商界才子也受邀特來到深圳尋求産業對接,進行跨區域戰略開拓!最讓中國設計師翹首以盼望的是,有超過50位的歐洲頂級品牌的設計總監和設計大師親臨現場交流設計經驗,分享設計企業成果。

在中國國際工業設計高峰論壇上,中國深圳設計師們站在了北歐設計軍團這個設計界泰斗的肩膀上,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工業設計節由此開啟了兩個設計之都的國際對話。 “跨界體驗設計” 主題演講,百家爭鳴,吸引了歐洲設計師代表團及深圳設計師代表、企業CEO、寶安區品牌製造業代表、院校專家等500余人爭先參與。産品交互與網際網路交互兩個主題論壇,分別由IDEO亞太區總監Tim Brown和騰訊CDC創始人唐沐進行主持,被譽為中西方工業設計騰飛的兩支翅膀。從芬蘭到深圳,在跨界體驗設計的大語境之下,兩個設計之都的對話,不僅是跨越區域,設計節的跨界理念,更是東西方設計界對産品的體驗、對文化的思考、對設計範疇的穿透理解。

每年一屆的香港設計營商周,雲集了國際最頂尖的設計精英及商界翹楚,是亞洲區最矚目的設計及商界盛事。作為2011香港設計營商周深圳站的主軸活動,30日將要舉行的深圳工業設計論壇芬蘭設計界星光熠熠,不負所托的邀請到了深港兩地政府領導、來自珠三角、長三角,設計與製造發達地區的400多位觀眾代表,在現場與芬蘭、德國、英國的設計師等400多人人,將共同分享一場國際設計思維的盛宴,為深圳設計之都建設出謀劃策。經濟界人士認為,通過工業設計,中國設計師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以“跨界體驗設計”為主題的深圳工業設計論壇上,兩個設計之都為主的設計師陣營進行了行業內深度對話和友好切磋,為對設計如何融入商業層面感興趣、亦希望得悉透過設計迎接未來挑戰的人士,也提供一些嶄新觀點及發展商機的機會。

珠三角是設計産業的沃土

世界製造業生産基地珠三角,領全國之先,從製造生産母體中孕育出工業設計的基因,吸納了全球工業設計精髓在先。作為珠三角的經濟重鎮,深圳的製造業在全球都佔有一席之地。通過國際工業設計節的平臺,國際工業設計節,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開放平臺,為實現設計行業的跨界交流與合作和珠三角的産業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11月28日,在深圳市工業設計協會的組織下,一支由芬蘭、德國、義大利、英國組成的外國設計代表團對奧尼、心雷、長虹、三諾、假日東方等深圳著名製造企業考察指導,進行了一次品牌考察創新之旅。這支由20多家設計企業、50多名設計師組成的龐大考察團,以工業設計為軸,包括了芬蘭設計師協會ORNAMO、芬蘭最大設計公司Ed-Design、瑞典皇家建築師協會、瑞典國立設計藝術大學等等,可稱得上是貫穿了整個創意行業。在整個考察的跟蹤報道過程中,記者發現深圳與北歐四國的設計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相反在某些獨特的領域更有優勢,只是深圳的大部分企業是躲在深閨而不為人知。本次考察團的大部分設計師,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一塌下飛機就對這座僅僅30年就快速成長城市的硬體吃驚不小,而後又經考察製造企業的設計軟實力嚇壞了。於是,每到一處企業,他們就如同饑渴的嬰兒一般,不停地拍照,不停地張望,不停的與本土設計師交流。品牌考察創新之旅,給歐洲設計師考察團打開了一個副清晰看中國的窗口!

如何快速讓設計企業與國際高端的設計機構進行接軌,讓製造企業與設計機構進行有效的産業對接,是工業設計節活動平面的主要目標。11月29日下午,工業設計節的系列活動特別設置了兩場國際化的産業對接會——義大利傢具和室內設計項目合作研討會,工業設計從寶安開始——瑞典設計國際交流對接會。在兩場不同類型的國際交流會中,來自歐洲的設計軍團,60多位資深國際品牌設計大師演講及與當地企業互動.受中國經濟轉型對設計強大市場需求的吸引,瑞典設計團隊與中國製造企業交流中主要突出了一個産業對接的重點,而義大利代表圖則把目標對準了日益膨脹房地産和傢具市場。其中,瑞典所組成的代表團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到中國來尋找市場訂單,讓在場的每一位設計師深刻切身感受到了世界的經濟看中國這一金融界術語。

“對接産業、接軌國際”,一直是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的宗旨,也是每屆國際工業設計節的主要核心目的。2011年,由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全權策劃運營的的全國首個專業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將在工業設計節期間舉行揭牌儀式!該平臺內容包括資訊平臺、研發平臺等,將主要服務於寶安區及深圳市有設計需求及相關業務的中小企業,為他們提供品牌發展和技術革新的公共支撐。深圳市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落戶寶安,是多種互動形式推動工業設計成果産業化的最典型的代表。令全球設計屆最為關注的接軌國際方面,深圳 赫爾辛基設計戰略合作簽約,深圳 斯德哥爾摩設計合作推廣機構成立,兩大主題簽約開啟了深圳北歐合作之門。特別是在全國工業設計産業創新聯盟的促成和對接下,本屆工業設計節工業設計成果産業化方面碩果纍纍。奧尼國際攜手品類行銷機構,奧尼攜手香港理工大學和SIDA 成立紅冠工業設計研究院,全新啟動年輕化品牌戰略,其品牌改造及系列産品的成果已于8月26日在 “奧尼國際巔峰戰略發佈會”上成功發佈。本屆設計節開幕式上,全國首家鐘錶設計中心也正式簽約,瑞輝表業與全國工業設計産業創新聯盟聯合雙方各自資源和優勢將進一步促進産業鏈完善和上下游連結。而作為工業設計行業政企合作的典型代表,深圳市心雷設計有限公司和揚州杭集鎮鎮政府,就共同推進揚州杭集鎮製造業轉型升級達成了戰略合作。作為第八屆中國工業設計精英賽承辦方的“邁樂數位”,經由全國工業設計産業創新聯盟的孵化和支援,與星耀集團針對代表未來數字化生活方向的“數字家庭”創意設計項目進行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研究並促進未來“數字家庭”的發展。

注重用戶體驗成為設計行業的最終訴求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是指一種純主觀在用戶使用産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感受,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用戶體驗設計師唐納德 諾曼(Donald Norman)所提出和推廣。一直到2011年,用戶體驗設計已經成為設計行業的新領域、新熱點,並在業內掀起了一陣陣時尚思想浪潮!在中國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應用創新園區模式探索中,設計界人士將用戶體驗作為“三驗”創新機制之首,明確的確定“用戶體驗”已經成為設計行業的最終述求!

作為設計節的首個活動,第二屆HIUED用戶體驗2011年會與中國UXDC體驗設計峰會交相輝印。2011年的HIUED年度盛會,由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HIUED主辦,聯合迅雷、酷派,以及諸多應用體驗設計的品牌企業共同承辦,被稱為業界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一次體驗設計、品牌交流大會。11月27日,HiUED用戶體驗2011年會在南山站海景奧斯汀酒店成功舉辦。此次專業領域的行業盛會,不僅匯聚了國內最頂尖的IT、通訊、電子、金融等各個行業的品牌企業,而且參與設計師超過了400名。令業界人士拍手叫好的是,在為期一天的HIUED會議中,這些全球知名的傑出的UED設計師,無私的與深圳設計師們分享了在各自領域優異的成就,為UED行業貢獻了一次精煉、深度、權威的交流學習盛會。

緊跟著開幕式的步伐,12月1日,中國UXDC體驗設計峰會將圍繞“跨界體驗設計”在南山海景奧斯汀酒店召開。據悉,此次會議不僅邀請業界備受尊崇的設計師及商界翹楚擔任論壇講者,更是匯聚了中國最頂尖的用戶體驗設計知名品牌企業及設計師。屆時,論壇主講嘉賓會向企業宣揚用戶體驗設計的功能和效用,闡述用戶體驗設計為産品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的優良途徑。這次會議最值得矚目的是,演講嘉賓全是跨上了國際設計舞台中國本土的設計大師。在用戶體驗行業中網際網路方向,以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總負責人唐沐、百度用戶體驗部高級經理張海龍為核心的設計先鋒共同為新興的設計領域,尋找發展座標。在深圳優勢製造行業方面,飛亞達、長虹、歌力思、TTF等的設計總監們則分別從鐘錶奢侈品、家電、服裝、珠寶方面進行了一個跨界交鋒。通過此次峰會,業界人士普遍相信這不但讓用戶體驗設計在國內日益受到重視,同時也會使深圳在擔當推動創新設計的角色亦愈趨重要。

中國設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科學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為經濟和社會變革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我們期待,通過國際工業設計節這個公共服務平臺,深圳進一步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創新設計之都,在全球創新設計發展中發揮獨特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我們相信,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利器,深圳將引領中國設計界為中國設計和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跨越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跨界用戶體驗,創新中國工業設計,我們一直在努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