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潘魯生:“北京國際設計周暨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評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9 10:15:22 | 文章來源: 中國設計線上

9月26日至10月3日,“2011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由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文聯和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提出為北京匯聚國際設計資源,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設;轉化科技成果,促進中國設計産業發展;擴大中國設計品牌影響力,推動“中國製造” 向“中國創造”轉變。活動體現了教育、文化及地方政府對設計的共同關注和推動,表明設計不僅落腳在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而且關注度和影響已經突破設計前沿領域,廣泛關聯教育和文化發展,成為城市轉型升級的整體策略。

誠如本次活動中“北京設計論壇”以“設計與城市發展”、“設計與城市生活”為題,力邀中外嘉賓研討設計與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討設計對城市經濟、文化資源的聚合提

9月26日至10月3日,“2011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由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文聯和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提出為北京匯聚國際設計資源,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設;轉化科技成果,促進中國設計産業發展;擴大中國設計品牌影響力,推動“中國製造” 向“中國創造”轉變。活動體現了教育、文化及地方政府對設計的共同關注和推動,表明設計不僅落腳在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而且關注度和影響已經突破設計前沿領域,廣泛關聯教育和文化發展,成為城市轉型升級的整體策略。

誠如本次活動中“北京設計論壇”以“設計與城市發展”、“設計與城市生活”為題,力邀中外嘉賓研討設計與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討設計對城市經濟、文化資源的聚合提升作用。毋庸置疑,從開幕式上“新媒體立體建築秀”、“新媒體主題互動音樂會”的視聽呈現,到設計理念的多元展示和深入探討,通過130余項綜合性設計活動展開、300萬受眾參與、清華大學及各有關單位承辦,設計的作用正以更大的廣度和深度延展呈現。

一、設計引領城市發展

繼深圳、上海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成為“設計之都”,在中國國內開啟設計引領城市轉型發展的實踐,北京再次將設計提高到城市發展的高度,以“設計北京”為主題舉辦國際設計周及展覽活動,並推出主賓城市版塊,將設計與城市空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設計為主題,解讀和探索現代城市的文化定位、經濟發展方向及文化創意産業基礎,這也標誌著繼深圳、上海等經濟前沿城市的先導性探索,在中國,設計進一步確立了以城市為單元的新的發展空間。

應該説,這是以現代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走向以資訊化為特色的“知識創意社會”的趨勢所在,設計由原來的工業環節延展融入商業、金融、管理、服務等各業態,由産品設計拓展到資源重構、佈局規劃等層次,成為一項重要的生産力和整體性的發展策略,甚至可以説,融合尖端技術、傳統文化資源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發展方式。

在“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城市主題中,設計創新在經濟成長及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清晰地顯示出來,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已經從工業生産領域擴大到其他文化創造所關聯的相關領域,充分發揮合理組織生産要素、跨行業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形成知識經濟時代最有活力的先導性、支柱性策略。所以,從本次活動看,無論是展覽還是論壇、無論是互動參與還是研討交流,設計帶給我們的都不只是視聽衝擊,而是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啟示。

二、設計創新生活方式

“2011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邀請了國內外設計産業界領軍人物、頂級設計師、世界知名品牌設計師、高校設計學科帶頭人、設計媒體和設計協會負責人等嘉賓,活動圍繞中國當下的衣、食、住、行、用等民生話題進行交流,為設計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提供案例經驗和觀念引導。活動週期間,同時舉行的“2011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評審活動,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組織,就1135家企業5268件産品産生的入圍産品進行評選,旨在表彰優秀設計,鼓勵企業設計創新,加速設計與製造融合發展,推動中國設計國際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

可以看到,在當前,設計不再停留于傳統的外觀形態和美學意義上,而是在掌握工程、結構産品的核心技術以及設計管理、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和産業業態、産業鏈高度結合,從消費者與市場的終端拉動生産的發展、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效益的最優化。正如我國當前對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類戰略性新興産業36個細分領域都明確了未來10年的發展規劃,其中設計與生態住宅、電動汽車、3G通訊、物聯網等緊密聯繫,直接關係人們居住、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設計已經成為創新生活方式最有力的構建者,以其跨界、跨領域的融合力,呈現出無處不在的當代生活狀態,又將構建、優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設計傳播價值觀

“2011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在國家博物館的主題展覽,採用策展人機制,由“創意聯結”、 “知竹”、 “理智設計情感”、 “混合現實”、 “可能的世界”五個單元組成,從現實空間、觀念形態及生態角度詮釋設計理念,不僅展示了設計師與企業、設計與生産、傳統與現代、手工藝與新技術的“聯結”所帶來的創新成果,而且以設計實物、草圖、視頻、模型、觀念、裝置等多種方式,綜合全面地向公眾呈現當今全球頂尖設計師們的生活態度與設計智慧,通過實驗性的設計産品和方案,展示當今設計界對新技術的前沿思考。

設計正以一種不同以往的方式改寫著全球的文化版圖,設計産品的應用與推廣、設計理念的植入和傳播正重新構建新的文化認同的心理空間,在更深遠的層面影響人們的生活選擇。僅以手機、網際網路等數字終端承載的內容設計産業為例,目前中國9.3億手機用戶,其內容設計將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説以往文化價值觀的傳播更有賴於書本等資訊載體,那麼當前則通過設計更深地植入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形成新的傳播和認同。其中,中國的設計應當更加關注中國的現實,解決國人生産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在更深層次上,形成我們的文化表達與認同,形成設計的中國風格和精神。

總體上看,“2011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規模空前,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面向世界設計,發展中國設計,我們期待這樣的活動為中國設計持續不斷地注入生機和活力。

(潘魯生:中國設計藝術院院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