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平面設計的寬廣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7 09:35:32 | 文章來源: 333cn.com

  從一開始當學生、到後來做設計師、再到如今成為設計教育者。這十幾年的時間裏,我一直沉浸在平面設計的世界裏無法自拔。

  作為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的經歷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常規的設計工作我都幹過: 那些浮光閃現的標誌、海報、雜誌封面、自我推廣、包裝、酒瓶設計、實驗字體排印。幾乎每一個案子從概念到執行,我都有無限的自由空間去發揮創意,這些工作都潛移默化的催生出我自己的風格。

  我陶醉於那段時光。飽含激情,做我所想,在此同時,我也在為得到一份追求心靈滿足的工作而準備,這份工作便是做一個勇於嘗試大膽創新的設計師。至少我當時是這麼想的。

  後來我畢業了,我接到的第一個案子就是設計一個展示學校詳盡課程的出版物。內容中充斥著大篇幅的文字版塊、各種書寫符號、圖表以及黑白照片。不許花哨的排版,甚至 Photoshop 也無用武之地了。

  我後來得到的案子是設計一個醫療檔案。每一頁都是枯燥無趣的醫療文字和直白的解剖圖。實驗性的設計手法在這個案子中也不可能出現。

  後來我受雇幫助他們設計醫療放射設備軟體的界面。大量的病患的 X 光片、無窮無盡的醫療資訊、數量龐雜的東西全部要塞到這小小的空間裏。根本沒人搭理我那所謂的獨特風格。

  平面設計的職業生涯難道就是這個樣子?我究竟在哪兒才能鋪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哪兒才能展現自己的色彩天賦和實驗先鋒般的文字排印能力?

  一段時間後,我又回歸到校園生活,但是這一次卻是走上了教師的崗位。我在紐約理工學院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術系擔任平面設計教師的這八年裏,自己的創造力和技能都有幸得到了施展的機會,當然也發展出了一些新的能力。在這份工作中我一直在成長。雖然這份職業不是我一開始想要的,但它已經變成我目前最滿意的工作了。

  所以我無怨無悔 —— 但是,我的經歷仍舊促使我不斷思考。究竟是什麼差錯使得設計專業學生的夢想和期望在現實世界中灰飛煙滅?

  那我做比方吧,我的大部分學生都很有藝術天賦。他們迫切的想創造並展現出獨特的自我。他們熱愛美,有時候也喜歡醜陋的東西 —— 就像他們一直所作的東西一樣,都會像是一份宣言、引來關注並得到了一個熱烈的回應。

  我理解我的學生們所懷揣的希望和夢想。但是我同樣也知道,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夠過上無拘無束的揮灑創意和展現自我的職業生活。學生不能單單只被設計世界中激動夢幻的某一點過度的牽引著,我需要幫助他們看到設計世界的全貌,這是我作為設計教師的一部分工作。

  通過給設計師一個額外的目的感,以及幫助解決那些影響我們所有人的重要問題而獲得的滿足感,這些伴隨而來的自由和趣味在我當下的工作中是找不到的。

  回過頭來再看畢業當初所做的那些工作,我意識我在課程出版物、醫療檔案還有軟體的設計當中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老師和學生或許能從一個更清晰有效的資源中獲益。醫生們肯定覺得這檔案和軟體易於上手。這樣一來,我的設計必然幫助了很多的病人。

  現在回想起我在學生時代所做的項目 —— 那些流於表面的標識、海報、酒瓶設計 —— 只能説是爽口卻無關緊要的餐後甜點。但是我真正需要做出的應該是一頓營養均衡的美味大餐。

  關於作者:
   羅津娜·瓦維茨 (Rozina Vavetsi) 是希臘雅典人。1999年,她搬到了紐約市,並取得了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 交流設計專業的理科碩士 (Master of Science, MSc)。瓦維茨現任紐約理工學院美術系的全職助理教授,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平面設計課程。她同時也在阿斯多裏亞有一家小型工作室開發項目管理軟體和一些個人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