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李池明:習慣是最大的用戶體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6 10:32:08 | 文章來源: 視覺中國

  如果你也是微網志控,這幾天應該能在新浪微網志上看到鋪天蓋地的邀請碼。用戶量最多的新浪微網志改版,在網際網路激起一層浪潮,新版微網志是否更好用?是否能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視覺中國編輯借中國交互設計體驗日之機,採訪了新浪微網志的交互設計經理李池明。

李池明 新浪微網志 交互設計經理;

  2004年加入搜狐,參與過搜狐部落格、圈子、空間産品的設計,並任白社會首席交互設計師。2010年8月加入新浪微網志,負責微網志全線産品的資訊架構、交互設計和用戶研究工作

  視覺中國:這次中國交互設計體驗日您的主講題目是“最效率的資訊”,這個選題是出於什麼考慮?

  李池明:還是基於微網志,從微網志為出發點。因為微網志本身就是靠資訊傳播比較快,資訊效率比較高來取代其他資訊獲取的方式,所以才能這麼快火起來,用戶量那麼多。我也是從産品角度去剖析為什麼它在這樣一個産品形態下能運營那麼好。

  視覺中國:你們的交互設計團隊是如何分工的?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李池明:總的會分業務線,交互設計師會進到業務線團隊裏一起去工作,成長。從交互設計團隊本身來講,更多是專業建設和規範的控制。 交互設計師每天最多的就是和産品去溝通需求,産品驅動去發起一個需求,比如我們要做一個平台下面的應用管理後臺,産品會提出要生成一個什麼功能,然後交互會去碰一下,要保證資訊是一致的,我們會了解你想做一個什麼東西,實現什麼樣的目的。交互設計師回來會簡單地畫一個草圖,然後和産品碰一下看看是不是你們心目中想的那樣的東西,如果産品説差不多ok了,我們就會做成交互原型,儘量更豐富一點,比如一些操作動作和效果,如果有時間都會去實現。實現之後會跟産品的負責人去碰,去做一個評審,評審通過之後給視覺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溝通,要達到你的目的,用視覺元素去渲染一下,完了之後我們再進入推進和開發。這個過程可能就是N天之後了,而這中間我們會接到另外的項目。一般來講,交互設計師都是會並排做兩到三條線的,然後持續地跟著這個産品到最後測試,會發佈到內部伺服器上,就跟用戶一樣去測一測。

  視覺中國:您覺得新浪微網志比起其他微網志勝出的地方在哪?

  李池明:勝出,主要還是在先發,時間上是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就是運營上,運營上也是很重要的,運營的能力和資源也是別人比不了。從産品層面上來講是一樣的,就是因為你先發,你是市場領跑者,作為領跑者,那市場的規則都是由你來制定,既然你在制定規則,後面的人肯定都認同你的規則,所以他們就不會超過你,除非他們來制定規則。

  視覺中國:您覺得騰訊微網志和新浪微網志在用戶體驗和交互設計方面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李池明:我覺得騰訊微網志在交互細節上會做得更細緻一點,更用心一點。一方面是他們出來得晚,可以借鑒前面人的基礎然後去做,肯定要做得更精。另一方面是騰訊別的團隊在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經驗積累會多一點,而新浪這方面就差一點。

  視覺中國:您覺得新浪微網志在用戶體驗方面什麼是最需要改進的?

  李池明:多了。細節體驗,整體內容的聚合,包括視覺呈現方面其實現在都還是偏上一代産品,1.0那種,顯得很滿,東西很多,而不是做一個很有效的聚合,我們會在這方面著重地去發力。其實像這種做一個體驗的修改,不是設計部門就能做到的,還要配合你的運營,配合你的技術實現,全部都要達成統一,這個東西才能執行下去,這個會比較難一點。

  視覺中國:你們的團隊在開發産品中順利嗎?

  李池明:那肯定是困難重重,而且特別困難,我覺得任何團隊都是這樣,只是説有的團隊好一點,溝通好一點,技術方面都能理解,都能貫徹。新浪就是比較新的,新浪是從去年才開始有交互設計的,這種意識來得比較晚,所以會更困難。我們知道很多體驗不好,比不上騰訊的地方,我們在改進,但是我們走不了那麼快,肯定也會受到了技術方面的之前的積累不夠,或者思想不統一,收到了一些阻力,但是肯定是越來越好的,因為這都需要積累,最主要的是從上到下意識的傳達。如果工程師,設計師,到運營的人員都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再做就晚了。

  視覺中國:我們也知道微網志新版在內測,那新版都改進了哪些方面?

  李池明:我們推出新版最主要的是兩個東西,它不是一個版本,它推出的是一種框架,更多的是提出了一種社會化媒體的框架,我們會把跟微網志相關的産品全部集合在這個框架裏面。另外一方面是定了一個規範,不管是視覺還是交互還是産品,從原來的基礎上又拔高了一個層面,更加迎合我們目標人群的那幫人,也就是白領精英階層的一個體驗的這種形象,主要是一種規範。

  視覺中國:那您會不會擔心新版上線後,有用戶因為不習慣而放棄呢?

  李池明:任何改版都會有一個習慣過程,這個看數據吧,肯定會有人走,但是我們相信來的人會更多。 這方面我們還是堅信的,我估計一個月之後就會有很多人習慣的。

  視覺中國:您覺得用戶體驗和習慣之間是什麼關係?

  李池明:習慣是最大的用戶體驗。一個人習慣了一種方式,除非你給他提供了其他的方式能比以前的方式提高了一倍的效率,他才可能去轉換。如果是提高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那可能他都懶得去轉換。

  視覺中國:您作為交互設計師,您覺得交互設計在網路生活中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李池明:我覺得這個結合到我今天的主題,交互設計其實是讓人把這個東西用得更容易了,當然這是從表面來看,從物理學角度來看的話,是更效率了。我們做一件事情,如果兩分鐘能達到這個效果,我們絕對不能用五分鐘去做。而現在對人類來講,最寶貴的還是時間,如果你能幫他縮短時間,這就是最好的體驗。現在微網志需要優化的方向還是資訊過多,資訊過多的話一定意義上就是在降低效率,如果能把對這個人有用的資訊摘出來,這種提高效率的交互還是需要加強做的。

  視覺中國:您覺得這些年交互設計領域發展給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李池明:交互設計這個領域談不上,只能説網際網路産品。網際網路産品稍微窄一點,相對於工業産品等等來講,網際網路産品還真是新軍,網際網路産品永遠做不了蘋果那種交互。我覺得還是要改變人們對用戶體驗的那種意識,讓每個人都知道,我要去注重用戶體驗,而交互設計就是這幫人的先頭部隊,帶著大家在前面走。

  視覺中國:從您的從業經驗來講,什麼樣的交互設計您會定義成一個好的交互設計?

  李池明:我比較崇尚的交互設計首先是高效的,絕對是為了加快你的速度,不是説為了賣炫,非得要加動畫動作。第二是一定要有節奏,太快了太慢了都不太好,這都是感覺層面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