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被許多人看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動漫家之一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
2002年,他的作品《千與千尋》以突然之勢進入國際觀眾的視野,這部電影打破了日本電影票房紀錄,併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吉卜力動漫工作室于1985年成立至今,這位70歲高齡的老人一共製作了18部動畫長片。這些動畫片將奇妙壯麗的想像力與嚴肅的題材如環保主義、女權主義融合在一起。
宮崎駿2008年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姬》,講述了一次毀滅性的海嘯。但是他本人堅持説,之所以把災難納入電影的表現範疇,不是因為他是一個預言家,或者一個悲觀宿命論者,而是因為這樣能夠使他成為一名現實主義者,去給觀眾強調生命的脆弱。
“我不是先知,但如果你是個日本人,你肯定知道海嘯遲早有一天會來。”
“我們只是忽略了海嘯將要到來的時間。甚至在受災地區,那兒的人們本該知道海嘯會來,然而儘管他們知道了這一點,卻還是相信海防大堤的鋼筋水泥墻能夠保護他們。”
日本3·11大地震海嘯之後的四個月,宮崎駿前往探望受災地區為那裏的孩子播放自己的電影作品。
宮崎駿仔細觀察了陸前高田鎮的嚴重受損情況。他説:“將要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必須仔細思考和規劃,確定好什麼樣的城鎮是他們應該重建的。”
他對細節的專注以及事無巨細的嚴謹,為他在業界贏得了同行的喝彩,這些人包括皮克斯的約翰·拉賽特和《酷狗寶貝》系列動畫的尼克·帕克。
但宮崎駿本人相信,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是將要滅絕的“物種”:吉卜力的動畫師都是手工繪圖,鮮少主動使用電腦作畫。
“我們是瀕臨滅絕的物種,就像加拉帕戈斯群島中的一座小島。好吧,手工繪圖是我唯一感興趣的工作,如果人們對手工繪圖不感興趣,那他們就不會到吉卜力工作室來工作。”
宮崎駿意識到吉卜力工作室能夠自我健康運作的必要,然而他依舊對自己的電影作品非常愛護——“所有我的電影,都是我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的作品在日本之外放映給國際觀眾的時候。
他曾經給負責《幽靈公主》發行的哈維·溫斯坦送了把武士刀,刀上附著一張寫著三個字的小紙條:不能剪。
“有時候,我們是為了維持工作室正常運作才出作品,而不是工作室可以維持動畫的正常運作。”他説。
“但是我們不能這麼消極地做事,於是我們嘗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我們想要做這部動畫。”
“只要那裏還有觀眾,只要還有一個觀眾看我們製作的電影,對我們來説,這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