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中澳新媒體藝術對話展”在河南開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5 10:26: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螢幕生活催生數字藝術

記者了解到,廣義的數字藝術就是數字化的藝術,比如以數字技術為手段的平面設計、以萬維網為媒介傳播的所謂“純藝術”,甚至手機鈴聲等等,只要以數字技術為載體,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都可以歸類到數字藝術。狹義的數字藝術一般指的是用電腦處理或製作出和藝術有關的設計、影音、動畫或其他藝術作品,相對於傳統藝術作品,它在傳播、存儲、複製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王泊喬表示,數字藝術的廣泛興起並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厚而廣泛的社會基礎的,更有著科技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從電視到電腦,從手機到IPAD,螢幕做為一種媒介,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螢幕承載著人與人交流的資訊、寄託著情感和思考,螢幕彰顯著每一個螢幕使用者的個性,隱藏了螢幕後真實的內心世界……這一切功用和意義,都表示了當代人類與螢幕之間不可分的緊密關係。在有了這種緊密關係之後,基於螢幕産生藝術作品,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像當初基於紙産生藝術作品一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未來的數字藝術,一定會在人類文明中佔據重要地位,也一定會産生《蘭亭序》、《溪山行旅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那樣偉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當今中國的數字藝術,僅僅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在公眾中傳播最廣的、最具認知度的數字藝術作品,當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中國畫卷”和上海世博會中的影像版《清明上河圖》,雖然它們分別擁有數億觀眾和數千萬參觀者,但這二者都是利用數字藝術手段對傳統藝術作品進行再創作,其內核仍然是傳統文化。而按照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當一種新媒體藝術出現並成熟後,其創作主流和代表作,一定是基於這種新媒體本身的特點而創作的作品——如同那些紙張上的歷代名畫、畫布上的油畫、青銅器和上面的銘文等等。

王泊喬表示,這次在濟南舉辦的《新時代:中澳國際新媒體藝術展》雖然是中澳雙方藝術家共同參展,但從中方策展的過程已經最終入選的藝術家來説,是對中國當代數字藝術的一次全面梳理,參展藝術家中,繆曉春、張曉濤、卜樺等人,都有著自己完善的創作體系和鮮明的藝術風格,雖然無法拿他們的作品與王羲之、張擇端等大師的作品相比,但他們已經代表了當今中國數字藝術的最高水準。未來,中國的數字藝術領域也一定會出現人類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師。

數字藝術産業潛力巨大

既然媒介是人類社會資訊工業化的標誌性産品——螢幕,那麼數字藝術從誕生那天起,就無法割裂自己與經濟利益之間的緊密關係。而近20年來世界各國的實踐也證明,數字藝術是21世紀知識經濟産業的核心産業。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而近年來走上高速擴張之路的水晶石公司,就是近年來中國數字內容企業的傑出代表。

王泊喬介紹,當前數字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正在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狂潮衝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不但成就了眾多的數字英雄和富豪,也吸引著龐大的就業群體和高薪階層。在美國,近幾年的電腦動畫片及其相關影像産品的銷售獲得了上百億美元的收益。在日本,新媒體藝術、電子遊戲、動漫卡通等的産值也已超過鋼鐵業兩倍,成為日本僅次於汽車業的第二大産業。日本目前直接運用電腦從事數位藝術工作的有近10萬人,每年還有30多萬人接受數位藝術教育與訓練。南韓的數位藝術産業,特別是遊戲産業更是創下了令人矚目的業績,數字內容産業已經超過汽車産業,成為南韓第一大産業。

在中國,數字藝術産業本身低碳、環保的優勢,在政府努力轉變經濟發展發展方式的今天,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各地方政府對數字藝術産業也愈加重視。在近期舉行的第七屆深圳文博會上,數字藝術內容産業受到各方熱捧。例如,海南省動漫産業基地就簽約9.4億元,海南將形成一個全息數字藝術的項目群,打造成為國家級數字藝術、數字內容産業基地,引發3D影視創作的技術革新,從而提高海南動漫産業基地在3D數字影像方面的技術水準。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