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相關問題。由於過去把設計歸類為“藝術”,因此一談起量化的“設計評價指數”或“設計效果評估指標”,很多自詡為“藝術家”的設計師或退避三舍,或嗤之以鼻。但是,設計中的理性的一面必須在未來加以強調,對相關評價標準進行量化的歸納和建立,否則設計這個活動將永遠要面對與客戶糾纏不清的紛爭,設計這個行業也無法得到用戶應有的尊重。但是,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到底評價設計應不應該有所謂“標準”和“共識”?“感性”是不是可以量化的?評價一個設計成功與否的全部因素我們能否説清楚?應該採用一種什麼學科的何種方法,才能建立起這個在國外都沒有相關成功經驗的指標體系?過去,我只知道江南大學的教師李彬彬曾經進行過相關工業設計評價問題的思考。但展望未來,相信中國如此多一流的設計智力工作者和博士學位獲得者,是有條件在這個問題上引領國際設計界潮流的。
第十,在設計創作、設計調查和設計研究方面藝術與自然科學交融的問題。2009年,設計研究界已經出現了幾篇利用眼動儀(Eye Link)、腦電儀(ERP)進行相關視覺設計研究的文章,自然科學界的成果和研究儀器已經開始為設計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所關注。在工業設計領域,隨著設計心理學、人機工學、感性工學等等學科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實驗儀器也被應用於設計研究和創作領域。設計界的人士對於以往只能在心理學、醫學等領域中才能見到的各種視覺研究儀器、磁共振技術(fMRI)的應用至少已經不再是新鮮的名詞,筆者也已經聽到國內幾家設計院校表達了斥資購買眼動儀的心願。這些自然科學的成果與研究技術的應用,能否對設計領域的研究和創作帶來一場範式的革命?我想,這也是新一個十年中我們將密切關注的一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