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設計·新媒體

任寶華:設計的力量不容忽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3 09:03: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選自《創意世界》主編訪談欄目

圖 / 張亮 部分由CCII國際設計館提供

 

北京798藝術區的綠樹環蔭之下,一片包豪斯式工廠廠房之畔,坐落著“創意為公,設計立國”理念的倡導者CCII國際設計中心。作為中心的創建者,任寶華一直在尋找現代設計理念在中國傳承發展的突破口。

張丹:CCII怎麼選在了“798”?

任寶華:看到窗外的廠房了嗎?我們現在所處的798藝術區這片廠房,其實就是包豪斯建築,早在上世紀50年代由東德55位建築設計師在中國廠房建築中就植入了現代設計——四分之一蛋殼式798建築群,這是典型的包豪斯設計。但是,到現在恐怕國內也很少有人真正體悟到什麼是現代設計。CCII選址在這兒,蘊含了我們CCII致力於傳承現代設計理念,為中國設計貢獻力量的理想和信心。

 

打開CCII國際設計館的窗戶,俯瞰整個798藝術區包豪斯建築設計的風格

 

張丹:有人説,堅持源於信念。是什麼樣的信念使得你為中國創意産業奔走呼號十餘年?

任寶華:是中國創意産業的現狀。借用創意産業之父約翰•霍金斯的話來描述:“美國、日本、歐洲國家的創意文化特點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但對中國卻始終無法歸納,因為目前的中國創意産業還缺乏個性,讓我無法總結。”確實,中國的創意産業現在看似迅猛發展,但是實際上還處在初期萌芽階段。我在多年的創意産業工作實踐中,看到了“創意”在改變人類的生活,並且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動力給國家經濟帶來的巨大增值。但是,國人對於創意産業和創意的內涵認識還並不十分清晰,這一問題將成為影響中國創意産業長足發展的一個瓶頸。行動源於思想,解放思想是第一位的。因此,CCII把為創意産業奔走呼號,為中國創意産業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我們的重要使命。

張丹:你一直倡導的口號是“創意為公,設計立國”,能具體談談你對這個口號的理解嗎?

任寶華:首先説“創意為公”。我們倡導“創意為公”就是要讓普通民眾積極參與創意性工作,並且能夠分享和體驗創意成果。為創意人謀求福祉,讓民眾享有創意成果,是創意産業和創意人要做的事情。具體説來,一是倡議各級政府、各類機構能給當代創意人搭建一個發展的平臺,CCII國際設計中心十餘年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也呼籲創意産業同仁一起為創意人才的培養做出努力;二是讓民眾體會到創意的存在,能享受創意産品。其實,創意産業在西方經歷了從包豪斯到蘇荷再到創意經濟的三次思想解放,才發展成現在的成熟態勢。在這三次思想解放中都貫穿一個重要理念及核心思想,那就是“創意為公”。

“設計立國”,就是讓設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創意經濟時代,設計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它深入到文化、影視、傳媒甚至IT等等各個行業。日本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工業設計立國”的思想,而事實上日本依靠“設計立國”這一理念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在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一個部門機構來主管設計産業。其他成熟國家卻是有的。如新加坡國家設計委員會、南韓設計産業振興院。我們最早提出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就是要倡導設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我們CCII的重要使命。

張丹:國際商標標誌雙年獎是CCII眾多工作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在業界也頗有影響。具體談談它的運作情況?

任寶華:CCII是國際商標中心(ITC)、國際藝術指導協會(ADC GIOBAL)、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Icograda)的中國合作機構,所以它從産生就具有自身的國際性。兩年一度的國際商標標誌雙年獎是Icograda認可的國際性設計獎項,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屆,歷屆的評審團均由國際著名設計大師組成,其中有Icograda前主席海爾穆特•朗格、AGI前主席石漢瑞、中國AGI會員余秉楠、靳埭強、紐約藝術指導協會(ADC)評委王序等等。第六屆的評委團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香港設計之父”石漢瑞先生,評選原則依舊嚴格遵循三大原則進行:作品的原創性、藝術上的完美性、準確傳達內容。通過這個獎項活動,每年CCII都會不斷推出新人,並且會讓獲獎者代表也擔任雙年獎的評委。我們願為幫助國內的設計企業發展和設計師交流做更多的努力,讓國內設計師看到原創的東西是什麼,好的設計是什麼。

張丹:為什麼選擇商標標誌設計作為CCII的主體運作項目?

任寶華:可以這樣説,平面設計是産品設計、環境設計以及其他一切設計的基礎。商標標誌實際上是設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設計的源頭。工業産品和建築設計都是從平面設計開始,再逐步演變而成。隨著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愈來愈多,中國的形象也更多地反映在一些平面設計中,比如奧運會、世博會會徽設計。而國內設計師在現代設計理念上顯然還是有所缺失的,亟待提高。把商標這個設計領域最基礎的門類作為主題項目來運作,正是體現了我們對設計的基本功的重視。

另外,創意産業的核心價值包括4個方面:商標、版權、專利、設計。前三者基本上可以獨立,而設計就不一定獨立了。比如在798里買一個明信片,這實際上就是平面設計的産品化,它已經進入到一個産業的鏈條中。但是我國在傳統設計教育中,卻將這些設計分支獨立開來,並沒有將之視為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這是需要改進的。我們設置這個獎項,也是在於使設計師們從設計的全方位去思考,不僅是為設計而設計。

張丹:CCII號稱要打造明星設計師?

任寶華:是的。我們就是要打造明星設計師,要讓設計師明星化,令其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社會發言權,要讓他們成長為國家、民族、行業的一種主流力量。在國外,人們對創意産品的消費,往往體現在對某知名設計師作品的消費。這對於帶動國內的創意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不僅僅是説説而已,更需要具體的措施。

張丹:我知道CCII的另一塊重要工作就是對創意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可是個慢功啊。作為非政府機構,是如何考慮的?

任寶華:關於創意産業發展中的諸多問題,回歸到問題的本質還是原創人才問題,中國設計缺乏一個整體的設計啟蒙教育系統,創意人才要有共識,我們需要探索一條能夠解放創意人思想的途徑, CCII現在所在做的就是完善這個系統。我們目前在做的國際商標雙年獎、國際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中國巡迴展、創意PK、校園巡講、全蛋式創意營都是基於這方面的思考。

 

“創意中國,解讀當代”校園巡講——天津站

張丹:在你們的人才培訓中,創建了一個新的模式——全蛋式創意營,什麼是全蛋式?

任寶華:全蛋式創意理論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全方位、立體化。你可以先在腦海中想像一個雞蛋。首先是“觀念”,思想是立命之本,設計師要先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設計觀,而這恰恰是我國的傳統設計教育所缺乏的;第二是從思想到“概念”,概念即是設計師的專業知識,這前二者之間的關係是思想統領知識;第三是“體驗”,都知道中國有句名言叫作“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實際上這裡的“習”並不是指反覆地學習,而是指實踐的重要性。對於設計師來説,生活的實踐和體會是至關重要的;接下來才到了“創意”、“表現”環節,這是設計師將思想表達呈現出來的過程;再接著是“傳播”,一件好的設計作品要得到大家的認同方能體現其價值;最後回到“觀念”。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從觀念出發又回到觀念,形似一個雞蛋。但是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在經過了一個完整過程後的昇華。這一理論也是解放創意人思想,提升作業水準的一個工具。

 

全蛋式迴圈理論 三角理論

張丹:除了全蛋式方法,CCII還有一個“三角理論”,它和“全蛋式”是什麼關係?

任寶華:“三角理論”是我們教學的指導思想,全蛋式模式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工具。在對創意人才培訓過程中,首先要讓他們“解放思想”,其次是“解決實踐”,最後是“解惑理論”從而實現了“啟蒙-提升-體驗-整合”。這就是三角理論的基本內容。在這個指導原則下,進行全蛋式模式教學。經過三角理論的指導原則與全蛋式模式的結合,使我們的教學注重實踐與交流,從思想轉變入手,讓學員確立核心價值觀、樹立自信心、反省與提升對創意、時代、行業和市場的認識。按照這樣一套原理來設計産品的話,我覺得他的設計方向就不會偏。

張丹:在對創意人才培養中,你覺得應該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任寶華:現代中國創意産業教育,存在兩種畸形的教育方式:一種是低端教學,只教軟體,以為會電腦技術就是會設計,美其名曰電腦美術、電腦設計,這會直接導致設計缺乏靈魂;另一種是較為高端的教學,教的也只是概念,是脫離實踐的概念。而在西方的教育體系中,對工科的學生講設計理論,幫助其理解“合理性”的問題,對普通文科的學生也講設計理論,體現的是靈感、創意的挖掘。新創意人可以來源於其他各種專業,外貿、會計、工程……並不是説只有設計師才屬於創意階層。這種思想轉變的關鍵在於樹立大設計的理念和時代共識,也就是説創意設計觀念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張丹:你在前面提到商標設計獲獎原則時提到作品的原創性,此外,各種場合多次提到設計的原創性,你對此有什麼特別的認識?

任寶華:是的,有人認為,以前沒有過的就是原創,這是對原創的誤讀。這並不是説原創就是從來沒有過的新事物。原創應該是舊元素的新組合。一方面要繼承原有的文化,另一方面要發現新的時代元素。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才符合原創性。靜觀中國的創意設計發展,民族文化被淡忘,中國淪為外國設計師的實驗場,這是最令人擔憂的。國內的新一代設計師已經具有國際水準,但我們並沒有很好地讓年輕的創意者真正參與到這場中國式的設計變革事業中來。

張丹:作為 “創意為公,設計立國”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十餘年的奮鬥有什麼感悟?

任寶華:能夠帶領CCII團隊,十餘年來始終堅持傳播“創意為公,設計立國”理念,對我來説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那麼為什麼要堅持傳播設計理念和思想,是因為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進行轉變,目前仍然是在路上。人們對現代思想及理念的認識猶如我們對創意産業定義的認識,“只知其表,不知其裏”。物質生活水準是超前的,審美觀與現代設計意識卻明顯落後於時代。如今,我們要大力發展創意産業,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就需要樹立現代設計思想及價值觀念。那麼,我認為科學發展觀是科學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念,現代設計理念及思想應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只有精神與物質這兩者互相平衡,才能促成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德國歸來話設計”聚焦環保
· 以設計之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 2009上海藝博會將辦高校藝術設計創新作品展
· 當代藝術要從已形成的套子中跳出來
· 給你微笑的設計
——麥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