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不要過份倚重“視覺”——從畢業展看央美設計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30 09:15:0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祝 帥

央美畢業生作品

每逢學生畢業的時節,不免還是要重復那句套話——“光陰荏苒,春華秋實”,仿佛前兩年觀看“07間”和“I’m here”兩次畢業展還在昨天,轉眼間,又到了2005級本科生畢業的時候。屈指算來,這已經是我在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任教的第三屆學生了。他們中間很多人的名字和他們一年級的作業我還清楚地記得,因此,觀看今年的畢業展,不由得有一種要把他們這4年來的進步與入學第一學期的作業水準對照起來看的衝動。

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事,莫過於從2004年開始,前後持續了4年的“設計為奧運服務”總算畫上了一個句號。這個句號是否圓滿,大可留給後來的設計史家們去評説,但對於王敏以及他所領導的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來説,奧運的結束意味著全力轉向教學的一個全新的開端。與此同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作為承辦方,全面開始了2009年北京Icograda世界設計大會的籌備工作,對於很多學生來説,他們的實踐記憶已經不再是奧運,而是接下來要舉行的世界設計大會。這一屆學生的畢業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和我們見面的。

那麼,“後奧運時代”的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學生畢業展究竟會怎樣?一些教師似乎並不樂觀。這是我能夠預料得到的。央美畢業展的形式對於學生來説早已沒有新意,而持續了10多年已經形成品牌的往年畢業展上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無形之中給後學者的創作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不止一位學生説到,最近幾個月來,一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就是“畢設”兩個字。“一代不如一代”或許是一種過於謙虛的表述,但做出這種傳統的畢業展已經很難在整體上發生質變,大抵是一個公允的論斷。

不出所料,今年的畢業展,在表現手段和媒介形式上,應該説與前兩年相比幾乎沒有太大的質變——與國內其他設計院校相比,這種形式當然是“新”的,但對於年復一年接觸同樣創作範式的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來説,這種重復就成為一個問題了。坦率地説,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中,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偏重於單一視覺設計的傳統學科分類,本身在媒材上就已經不佔有任何優勢,而長期以來形成的專業分工和工作室制,無形之中也為學生跨界的創新增加了很多技術上的難度。在當今這個複合型媒體的時代,已經不可能像傳統媒體時代,出現福田繁雄或者靳埭強這樣只做平面或者視覺的設計大師。

這並不是説,局限于平面或者視覺傳達已經不可能出現激動人心的作品。事實上,第七工作室龐志國俊的作品《注音符號》,是一個超乎我想像的優秀視覺藝術創作,完整而大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十一工作室李晶晶的作品《中央美院在校生焦慮情況調查》。畢業于中央美院附中的李晶晶早在上素描造型基礎課時就表現出對藝術的敏銳感覺,而據我所知,她本人並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社會調研方法中的抽樣、概念化、操作化以及描述性統計分析的基礎知識(這是中央美院設計學院教學中至今無法解決的一大欠缺),然而她卻能憑藉自己的理解和模倣,把這件作品用視覺的形式表達得比較充分。

作為新媒體傳播環境中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可能僅僅使用視覺這一種傳播手段。然而,今年的畢業展中,過分倚重視覺的現象還是非常嚴重。這或許是視覺傳達專業名稱的慣性使然。很多人以訛傳訛地宣稱,當今是視覺文化的時代,但這個論斷其實是錯誤的,當今的新媒體傳播,恰恰是綜合了視覺以及視覺之外的其他各種感覺的豐富媒體。立足於視覺,的確可以在圖形語言和資訊表達方面做出一些創新,但局限于視覺這種單一的表現手段,並未改變創作範式。與此同時,過分倚重視覺傳播,不利於建立設計師對於殘障人士群體的關懷,對於他們來説,“視覺”是一個非常奢侈的東西。然而,一位當代的設計師,不可能不考慮設計溝通和傳達的根本目的,而新興的複合傳播方式恰好為此提供了契機。

幾乎100%的“飛機稿”,與其他一些院校要求100%的“真課題”相比,似乎也反映出中央美院設計學院教學中的另外一個極端。中國設計院校中的教師,大多沒有業界從業經驗,有的教師雖然從事一些設計實踐,但在經營方面也缺乏可以傳授給學生的系統知識。這也是中國缺乏大設計企業的一個內在原因。中國的設計教育需要補上的課程,還不僅僅是市場行銷或者企業管理,而是應該立足於實踐的基礎上,重新思考一個完整的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問題。這個體系絕不能建立在藝術學的框架之下。在《注音符號》作品前,龐志國俊有些沮喪地對我説,他剛剛被一位觀眾告知,應該在展覽前為自己的作品申請專利保護。的確如此,保護智慧財産權和設計法律法規這些設計行業的重要方面,從來沒有進入過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教學體系。而對於學生的畢業作品和畢業論文中逐漸增多的調查實證研究趨勢,目前設計學院理論方向的師資力量多偏重於美術史論的單一背景,還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撐開設此類的課程,從而無法對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訓練的跟進。然而,這些課程對於設計人才的培養本來是不可或缺的。

整體來看,今年的畢業展與往年相比,雖然整體上保持了領先國內其他設計院校的水準,但相對於美院自身來説還並沒有明顯的質變。其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已經不是新問題。相對於本科生畢業創作展,從外校或外係考來的碩士研究生、MFA藝術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創作能力如何提高從而與本科生相稱,也是設計學院在研究生層次的教育中始終沒有真正解決的一個問題。這些問題在其他院校或者美院設計學院的“局外人”看來,很可能過於苛刻,甚至有些過於理想化,然而,對於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來説卻並非沒有意義。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經濟環境和設計行業的“亂世”,對於國內其他的設計院校來説,也未必不是一個趕超央美設計學院的機會。我在為又一屆畢業生的進步而欣喜的同時,也冀望著未來的中國設計教育的百家爭鳴,從而綻放出更多“格局的魅力”。

下一頁辦公桌上的收納小工具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辦公桌上的收納小工具
· 院校、企業共商設計師培養
· 設計師用時裝詮釋“世博”概念
· 《設計芬蘭》呈現“極簡”精神
· 克林特珂萊曼: 以運動獲取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