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1934-2008,在休斯敦閱讀中國攝影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5-23 11:52:1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通過兩次攝影節的訪問,溫迪和鮑德溫開始考慮建立休斯敦與中國之間的聯繫。他們在中國展開的第一項活動就引起了廣泛爭議,2006年10月,休斯敦攝影節的王牌項目——專家見面會(Meeting Place)移師北京,278位中國藝術家和35位國際影像專家在此邂逅。溫迪、鮑德溫期待這一運作成熟的項目能夠給眾多中國年輕攝影師帶來成長的機會,專家們由各國博物館策展人、畫廊老闆和批評家們組成,他們是西方攝影體制的核心成員。現場的喧騰氣氛不僅讓主辦方始料不及,同時活動的感召力也讓中國的官方機構頗感尷尬。最讓人難堪的是,許多成名藝術家、攝影師也在現場向西方標準俯首稱師,這引起了一場關於後殖民主義滲入中國攝影界的激情討論。

  和爭論現場同樣興奮的是一些由此獲得機會的攝影師們,他們告訴鮑德溫:這是中國攝影史上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不管是否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2008年Fotofest推出了它的主題展——“來自中國的攝影:1934~2008”,34位中國藝術家被安排在10個單元展中,出現在休斯敦密布的樓宇廣廈之中,在溫迪和鮑德溫的精密安排下,這座石油商城再次掀起了中國熱——在此之前,YAO(姚明)是休斯敦市民認識當代中國的至高坐標。

  攝影節沒有請來YAO助陣,他的腿受傷了,但展覽也取得了一個類似姚明高度的成就:這是在域外首次舉辦的以中國攝影史整體進程作為學術目標的展覽,從民國階段的莊學本、沙飛,到“文革”階段的翁乃強、曉歌、王世龍,乃至活躍于當代的劉錚、呂楠、洪磊、蒼鑫、曾翰、黎朗、邢丹文、姚璐等人,此外,關涉攝影活動的廣東美術館、百年印象畫廊、三影堂等也應邀參加,筆者和復旦大學顧錚教授被安排了特別的講座單元,介紹中國攝影史和當代體制的發展過程。

  為了表達對這段歷史的忠實態度,這屆攝影節還部分放棄了它原先的宗旨——向獨立表達方式和個人的致敬。從沙飛到“文革”攝影史,這些是在特定集權體制下的派生物,當這些“極左”的紀實影像陳列在石油大亨的寫字樓裏的時候,現場的張力不言而喻。溫迪毫不諱言她對莊學本的欣賞,為了表達敬意,莊學本的部分照片被擺放在繁華街道的櫥窗裏與高級時裝一同展出,溫迪認為這樣才能與普通市民分享她的發現。溫迪希望這些性質“不同”的單元並置能夠引發人們的感性思考。

  在休斯敦逗留期間,我們有過數次輕鬆對話,溫迪十分有興趣將沙飛經歷的這段歷史與她所熟悉的西方左翼攝影史進行比較,她認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她不停追問在沙飛的攝影活動中聶榮臻將軍究竟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她認為如果沒有聶榮臻,也就不會有沙飛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的存在,也給我們講述了西班牙內戰前後攝影師們的類似情景,左翼文化運動伴隨戰亂而起,衝鋒陷陣中冒出了那些明星攝影師們,但他們似乎都在戰爭結束後不久開始揹運,新的政治遊戲開始了,這些可愛而自信的傢夥們不是給清洗掉,就是失去了位置,那些運籌帷幄的政客往往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他們的崗位上。

  東方主義和道家主義

  在休斯敦美術館,為筆者和顧錚教授主持講座的是該館攝影策展人安·圖卡女士(Anne Wilkes Tucker),這位被顧錚戲稱為攝影界策展女天皇的資深人士,2001年被《時代》週刊評為該年度美國博物館最佳策展人,2004年,她策劃的“日本攝影史”大型展覽更贏得了在東亞地區的獨特聲譽。20多年來,安一直供職于休斯敦美術館,從最初只有數百張照片的館藏,發展到目前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攝影收藏重鎮。在她的精心運營下,該館不僅聚攏了一批優秀的攝影史研究者,同時還配備了世界頂尖級的攝影收藏庫房和攝影修復工作室。

  儘管安向我們表示了對於中國攝影史的濃厚興趣,但她並沒有主動向我們提起數年前策劃過的唯一一個中國攝影展——一位中國風光攝影師拍攝的《長城》系列照片。據説展覽舉辦後安面臨了來自國內的諸多壓力,對於她的這一選擇,我們也表示了不解。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熊文韻攝影作品展
· [專稿]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救援籌款行動
· [專稿] 楊延康攝影作品展
· [專稿] 朱隸 張君鋼 雙人攝影展
· [專稿] 鄭永仁攝影個展——《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