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力:已有藏家開始新媒體藝術收藏 |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3-18 11:17:59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
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張培力教授
新媒體藝術界定允許模糊
對於“什麼是新媒體藝術,該如何界定它?”這個問題,張培力教授説,這是一個邊界的劃定問題,也是目前藝術界爭議很大的問題,很難去説得清。他認為,“新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不存在的,它是相對而言的,是流動的、時間的概念。油畫相對於西方古代的鑲嵌畫、濕壁畫、幹壁畫等是新的媒體;印刷術的産生使版畫成為新的媒體;攝影也是如此;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科學技術的發展,一種新的媒體———Video藝術産生;進入21世紀,電腦、數位、網際網路等技術的産生,再次讓藝術的創造和表達出現各種新的可能。因此,不可能用“新媒體”來涵蓋任何一種或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對於這個概念的界定,是模糊的也是允許模糊的,模糊説明瞭更多的可能性將會産生。
混亂比單一有序要更健康
新媒體藝術是在探索技術與藝術的可能性,是藝術家對既有藝術創作方式的不滿足,是藝術家對待藝術的一種態度。而在這種態度中,最重要的是藝術家所要表達的資訊、思想和觀點和這些資訊以及觀點是否被觀眾所認可,而不是用哪種形式去表達。張培力教授説,“新媒體”的特點就是使藝術更多樣化,産生更多的可能性。新媒體藝術有低端技術的使用,也有高端技術的介入。藝術本身最大的特性就在於創造性,藝術史的發展也是不斷更疊的歷史。有新媒體藝術的産生,必然也會有反媒體、理性媒體藝術的出現。在當下,無序混亂比有序單一要更健康,更有利於新媒體藝術的發展。
藏家和機構開始收藏
新媒體藝術的發展也正在創造一種全新的産業,無疑是新媒體藝術發展的巨大支援。但這種藝術的存在方式、技術條件和播放方式等對於私人收藏來説還不成熟。但張培力教授透露,目前有規模、有實力的藏家和機構已經參與收藏,但他們的收藏不是單憑口味,也不是為投資而收藏,上10萬美金的價格對於他們來説並不是很大的數目,他們的收藏更多的是留住藝術發展的脈絡。
新媒體藝術還存巨大困境
張培力教授也指出,目前新媒體藝術在中國還存在巨大困境,這種困境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藝術家對技術的掌握能力和對技術語言的運用能力。在西方,很多藝術家已經完全能獨立工作,他們能夠熟練地運用軟體、進行程式編輯,從而使他們的創意充分地得到實現,因此其創作的可能性也就大很多。而中國藝術家則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他們即使有很好的理念和想法,但由於技術的問題則沒有辦法完成或者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幫助完成。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已經有大量的組織機構在支援著新媒體藝術的創作,他們可以打破各類學科之間的局限,將藝術與電腦、數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等多種學科領域融合交錯在一起,使新媒體藝術的各種實現成為可能,同時形成産業化。
教育結構是困境的源頭
那麼這樣的困境何以存在?張教授提出了兩點:
首先就是中國當下的教育結構機械而僵化,對於中國新媒體藝術或者説整個藝術發展是很滯後的。中國一直以來都注重學生的繪畫功底或者説是寫實、寫生技巧的培養和訓練;而西方則更注重想像力的培養,因此很多藝術家在繪畫功底上或許並不是很紮實,但卻更有創造力;另外從招生機制上西方也較為靈活,藝術院校的學生可以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可以是學建築、生物、歷史的,也可以是學化學、物理、數學的。因為西方的藝術素質教育是從小就開始培養,進入大學後他們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或跨專業。然而中國的學生往往進入大學才開始接觸真正的藝術,例如,新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在進校之前很多根本都不知道新媒體藝術是什麼,也不知道學什麼,學了之後能幹什麼。
其次,新媒體藝術還存在社會認知問題。當下的關鍵在於觀眾要對藝術的閱讀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