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走近2007中國上海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展覽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14 20:52:03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廣州體育館鳥瞰圖

    現代派“簡潔流暢”、古典派“和諧對稱”,誰來預測未來建築設計走向72變,期待完美中西合璧。

    2007年中國上海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展覽會于9號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展會雲集了眾多中外頂級企業的得意之作。這不僅是一場展會,更是一個中外建築設計相碰撞的大擂臺,它既讓我們回味了中國古典建築的傳統之美,也欣賞了西方現代設計的新、奇、特。

    【編者短評】

    上海並不缺乏優秀的建築,但卻缺少欣賞的目光。走在街上,人們的想法總是“那些大樓再高,房子再漂亮又怎麼樣呢,反正也不是我的”。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建築藝術儼然成了一個絕對小眾的概念,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城市屬於每一個人,身在其中的建築需要讓每一個市民共同品味。

    學會欣賞一幢建築往大處説,能夠提高全民欣賞水準;而其實在的一面,也能讓自己的生活增添不少情趣,畢竟看樓房和看藝術品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現在關於電影、畫展等的評論很多,而建築評論卻很少,我們的社會非常需要培育普通人的欣賞能力,形成這樣一種“每個人都有想法”的氛圍,這對整個建築設計的發展都是很有利的。

    現代,古典——如何相融

    “一個國際大都市最直觀的發展變化,就是在建築身上展現和反映的。”承辦此次展會的上海新建會展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國風説:“建築首先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其次也是一座城市傳統文化的載體,所以人們常説建築是立體的詩,凝固的音樂。”

    這一次展會上很多國外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時尚前衛的建築形態,和中國傳統建築的和諧對稱分明是“兩個門派”,建築設計的走向究竟是“新奇特”還是回歸傳統呢?國風説:“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並沒有一個規定,更多的設計者是把兩者相結合,其實現在上海的很多建築從表面上看是很現代、很西式的,但其中的構造都遵從著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的規範;反之,在許多看似古典的建築體上也慢慢發生了變化,線條更加簡潔,融入了現代建築的語匯。”

    設計,功能——孰輕孰重

    每一樣事物在擁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之後,都會不約而同地追求個性,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一幢樓房,假如你是個有心人,便會發現建築的個性都集中在它的頭頂上,此次展會上的作品也不例外。

    不同的材料:玻璃、金屬等;不同的造型:圓球、三角形、雕塑等;不同的功能:酒吧、花園……所有這些都能在現代建築的頂部找到。相對於花樣百齣的“頭部”,建築的“身體和腳”倒是規規矩矩,對此上海建築學會副秘書長曹嘉明指出:“這是很自然的事,建築的頂部最顯眼,設計者當然希望自己的特點能夠在萬眾矚目的樓頂上展現。而大樓的底部和人群接觸最多,因此會更多地注重細節的澆築。最大斷的中層就是最簡單的,主要考慮內部的空間。”

    談到種類繁多的設計特色,曹嘉明指出:“建築在設計上追求特色要有一個度,給人們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這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超越了建築本身的職責:居住或者辦公等。一切的設計要以空間的有效利用為前提,不能本末倒置。從這個意義上説,那些特點也只能被放到‘頭’上,因為放在大樓下面的部分必然會影響到內部的空間。”

    房子,藝術——學會欣賞

    在老百姓傳統的概念裏,建築和藝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建築就是讓人住的房子而已。而現在,這個觀念顯然早就落伍了。“很多老百姓對於藝術的認識停留在室內藝術這一層面,這當然是舊式的觀念。當今的建築不僅是大塊頭的藝術品,而且還帶有一種‘強迫性’,誰都無法回避它們。”曹嘉明説:“在這樣一種形式下,教會老百姓如何欣賞、甚至如何批評建築這個藝術品是必需的。”

    建築形態的發展有一個複雜的過程,未來的建築設計趨勢也會靈活運用更多的元素,中西、古今的藝術特點極有可能會出現在同一幢建築中,這對於欣賞能力和欣賞水準的要求無疑是很高的,但是老百姓完全可以站在一個外行的角度去自由評論,外行看得固然是熱鬧,也總比冷清要好得多。

    “五合國際”廣州動漫星城

    廣州體育館

    北京建設設計院

    TMG設計作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