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紐約舉行人道主義設計展覽:為90%的人設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5-28 00:58:10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為地球上90%的人設計

    地球上有65億人口,其中將近一半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水源和棲身之所。然而每當我們思考和談論到“設計”這個話題時,往往不可避免地將那些貧窮的人排除在外,甚至只關注地球上10%最富裕的人。“為另外90%的人設計”,這是紐約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正在舉行的一個人道主義設計展覽,所展出的作品或許並不那麼賞心悅目,卻實實在在幫助了這個星球上90%的人口。

    文/niea

    華麗的躺椅、飛快的跑車、裝幀精美的書、超輕薄的電腦、舒適的電動牙刷……只要設計出眾,這些東西就能被標上昂貴的價格並且受到追捧—不論博物館、精品店裏還是報刊、雜誌、部落格上,它們無處不在。成千上萬的設計師以此為畢生事業,而事實上,在這個星球上的65億人口中,只有10%的人買得起這些商品。

    把東西設計得精美當然沒有錯,但是若從宏觀上考慮,把如此龐大的精力、時間和資源花費在為極少數人創造奢侈品上,卻不顧更大一部分人們更迫切的基本需求,這難道不奇怪嗎?為什麼設計師最熱衷於為10%的有錢人服務—非營利創意機構IDE的主席Paul Polak給出了一個絕妙的比喻:“當臭名昭著的銀行大盜 WillieSutton被問及為何要搶銀行時,他回答説,‘因為錢都放在那裏’。”

    為有錢人設計東西更容易名利雙收,這也是設計師的謀生之道。然而回顧工業設計的歷史,我們發現好設計並不總是與昂貴、奢侈聯繫在一起。R. Buckminster Fuller設計的緊急避難穹頂屋已為幾十萬身處惡劣環境的災民提供了棲身之所;VictorPapanek為發展中國家人民設計的可持續利用品,被讚譽為“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先鋒設計”。

    如果你覺得他們的名字聽起來很陌生,那麼大有必要去關注一下紐約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的新展覽“Design for the Other 90%”(“為另外90%的人設計”),在那裏你會發現設計界的另一面—不少設計師利用空余時間義務為非營利組織工作,還有一部分設計師則全身心投入人道主義或可持續設計領域中,他們的作品也許並不令你感到賞心悅目,卻實實在在地幫助了這個星球上90%的人口。

    “在設計係學生和職業設計師中間,不少人都對如何以設計來盡一份社會責任、幫助貧困人群很感興趣。現在,我們發出了一個召集令。”負責該展覽的館長Cynthia Smith 説,對於Cooper-Hewitt 博物館來説,以人道主義為主題的設計展也是第一次。

    參加這個展覽的共有30個人道主義設計項目,它們都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出發點,包括住所、健康、水、教育、能源和交通等。這些解決方案並不十分成熟,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手段和互相衝突的意見。不過這次展覽的重點並非爭辯或評比,而是呈現出一個多樣化的人道主義設計現狀,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參與這個領域。

    這些設計項目並不全部出自專業設計師之手,有些完全來自民間發明,還有一些則是設計師和使用者合作的成果。“地球村避難所”是一種生物可降解的廉價臨時房屋,美國和格瑞那達遭受颶風襲擊之後曾廣泛採用它,現在它就被搭建在Cooper-Hewitt博物館的花園裏。一種取名為“救命稻草”的吸管能將受污染的水重新變得可飲用,防止霍亂、傷寒等飲水傳播疾病的擴散。IDE也在柬埔寨研發了一種陶瓷水過濾器,並已在當地大規模生産。

    竹踏板水泵在孟加拉國、柬埔寨和印度的旱季大有用場,農民們能用它輕鬆地抽取地下水。Big Boda運載雙輪腳踏車是肯亞、烏干達的廉價交通工具,它們能運載幾百磅的貨物或兩名乘客。“賺錢能手”壓塊機只需8名工人的協助就可在一天內壓出800塊建築用磚,所需的材料是泥土和少量水泥。

    “一些再簡單不過的辦法就能直接改善人們的生活,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Cynthia Smith 説, 參展設計項目的技術複雜度參差很大,其中不乏非常簡單的設計。運水工具Q Drum 形如捲筒紙,有了它, 人們不必再吃力地挑水, 牽著它在身後滾就行了。“罐中罐”冷卻器能像冰箱一樣為水果和蔬菜降溫,原理很簡易,把一隻瓦罐套入另一隻瓦罐中,並在兩層中間填入濕沙子。最複雜的展品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廉價筆記型電腦OLPC X01,它是專為貧困地區兒童設計的學習設備,將以100 至150 美元的價格賣給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府。

    “我們所設計的東西竟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一生。任何一個設計師都不應該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負責為X01 筆記型電腦研發硬體的舊金山産品設計師Yves Béhar 説。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