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皮影藝術推廣人魏超、趙東、吳永紅等發起的“中國影子計劃” ,日前在杭州正式啟動。
中國影子計劃是關於中國民間皮影藝術的研究和拍攝,它將與眾多藝術家聯合,通過拍攝圖片,影像紀錄,文字記錄,藝術作品創作等形式,紀錄中國皮影的傳統習俗、禁忌、隱語、表演、雕刻等,構成對中國現代化鄉村和鄉村民間皮影藝術的系列研究和創作。
隨著視聽資訊興起和快速發展,全世界各地的皮影戲大多走向沒落和消失,殘余的道具往往成為博物館的民藝收藏,屈居玻璃窗後的皮影角色徒然展示它一身典雅、華美的造型,卻失去了生龍活虎的生命。然而,在陜西的黃土高原上。。。。。。正是皮影戲的發源地——陜西華縣。由於地處偏遠、民風保守,古老的皮影戲仍以傳統的流浪戲班的方式活動著。他們五人結伴,嚴守行業分工,以雙腳走邊高原大地,到各窮鄉僻壤演出。戲班子成員大概自己並沒有想到:他們的精湛演技,連帶這行業中的傳統習俗、禁忌、隱語等,以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珍貴的[活化石]了。在那兒,還是和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一樣。天黑了,燈幕亮起。鄉民歡歡喜喜擠坐在臨時紮起的皮影戲臺前,任戲曲的唱白帶動他們的情感,讓皮影戲的光彩眩花了他們的眼睛。
也許,有朝一日,當新文明完全到來,這一束光已顯示不出他的悅目,人們也再不需要去觀賞亮子上透過來的皮影子。那些辛苦換來高超技藝的藝人們,也能有空坐在電視前觀賞現代的演員表演。看著令人悲喜的表演,皮影藝人也許會拿齣戲箱裏的舊藏,向晚輩講述如何只用幾個皮影人,演了一輩子的人世間悲喜故事。但可能晚輩無論如何體會不出皮影戲的魅力了。
那麼,趁著皮影戲還未向當代徹底告別之際,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做些什麼?
《中國影子 》選定中國皮影發源地陜西華縣皮影進行定點和切片研究,主要聚焦于這一地區的歷史文脈、民間皮影戲生存現實、皮影歷史、皮影雕刻和皮影藝人生活,採取一種群體協作的方式,通過徵集志願者藝術家和專家參與調研、拍攝,創作,以Workshop的形式展開工作,最後工作成果將包括一部紀錄片,一本出版物和一個展覽,一個專項網站,最後成果將於2007年7月起在華縣、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展出 。
終極目標:
中國影子計劃,意在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諸如老皮影展覽、皮影演出、圖片拍攝、影像紀錄、文字記錄、藝術作品創作等形式,引起公眾對保護、繼承皮影和其他民間藝術的思考;並籌集款項,建立專項基金,成立中國影子皮影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將區別於通常意義上的博物館,在保護皮影道具和展示皮影藝術之外,更是一個保護、交流、傳承的平臺,一個具有動態推廣功能的機構,我們將專門資助一個華縣皮影戲班,並資助該戲班培養年輕的皮影戲接班人,使真實的皮影戲表演能夠留存的“活的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