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生活> 音樂

漸老的張楚,清楚地活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25 10:58:40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張楚

張楚


  距離上一張專輯《造飛機的工廠》17年,張楚終於推出了全新專輯《清楚》。7月9日至13日,在保利劇院,由北京市演出公司攜手樂視、六藝文化共同打造的“降噪”搖滾不插電系列音樂會,張楚將作為大軸亮相。這也是他新作品的首秀。

  從撕心裂肺唱著《姐姐》的“呆萌少年”,到如今被歲月雕刻成的“小老頭兒”,眼前的張楚,面龐真的老了。但那雙不帶任何掩飾的眼眸,似乎從未改變。對他自己而言,他還是他,一個清清楚楚的張楚。

  這也是他將專輯命名為“清楚”的原因。他説這表達了一種願望,“讓自己對自己喜歡的生活很清晰,想要什麼,想去感受什麼,就去做什麼。”就像他寫下的這樣一條微網志語錄:“我喜歡胖一點,喜悅和悲傷都會被稀釋掉多一些。我喜歡瘋子,可以一直瘋。”

  回首 想要真實地表達自我

  提起張楚,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魔岩三傑”。1987年,張楚隻身赴京,簽約魔岩唱片。借由“中國火”專輯,以及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的“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張楚、竇唯、何勇成為中國搖滾樂里程碑似的符號。

  然而,歲月流轉,曾經的“魔岩三傑”早已不復存在。在一次媒體採訪中,何勇曾略帶一絲詼諧地評價説:“張楚死了,我瘋了,竇唯成仙了。”

  聞此,張楚臉上沒有閃現預想中的笑。相反,他極為平靜而認真地回答道:“我覺得他比較習慣於這種誇張的描述。”停頓片刻,他接著説:“其實我特別不願意再去由彼此來看待這件事情,因為我特別想有一個獨立的自我,我不喜歡有那麼多朋友來參與到我要構建的世界中去。”

  至於紅極一時的“魔岩三傑”現象,張楚覺得那其實代表了一種現代音樂的“工作模式”,“它不僅需要個體,需要一個寫作者,還要有樂手的配合,有錄音棚,有現代傳媒,有受眾的欣賞習慣。這種模式是一個現代音樂的製作、欣賞的過程,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都是如此。但我非常喜歡它的核心,那就是我要真實地表達我自己。”

  逃離 不想被一種邏輯束縛

  正當《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等作品持續影響著歌迷的時候,張楚卻在2000年左右突然從公眾視野消失了,離開了音樂圈,留給歌迷的只有好奇、揣測與嘆息。

  其實,當年張楚的選擇,更多是對開始變得糟糕的音樂環境的一種逃離,“我想著能不能給自己創造一些新的空間,當時我大概有兩個出口:一個是徹底不做音樂了,去上班,因為我是工科學生,掌握個什麼技術也不是那麼難;另外一個就是我希望給自己一段時間,去國外上個音樂學院之類,把我熱愛的東西學得更好一些,更開放一些。”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