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生活> 音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中國音樂節進入巨無霸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16 09:18:17 | 文章來源: 騰訊視頻

近年來中國音樂節市場不斷壯大,動輒數萬人的現場已不再罕見,但儘管如此,音樂節在中國始終還是被定義為一小部分人獨樂樂的事情,無法進入普通民眾視野。

今年是中國音樂節發展的一個拐點,五一的“草莓”、“迷笛”引起的熱議,讓音樂節在中國首次掀起全民熱潮。當然,張曼玉的出現無疑是這個拐點的關鍵,但關於音樂節每年都存在的垃圾問題,衝突事件,今年也被無限放大,成為社會議題。從另一角度看,這也證明了音樂節影響力的改變。

在影響力提升的同時,音樂節的規模也在擴大。早在幾年前,“迷笛”、“草莓”已在不斷擴張,把各自的音樂節品牌落戶到不同城市。直到去年“恒大”音樂節誕生,首次提出了“音樂節巡演”的概念後,“迷笛”和“草莓”也逐漸趨向巡演模式。中國音樂節的巨無霸時代,似乎已經來臨。

如今,中國大大小小的音樂節品牌很多,但只有“迷笛”、“草莓”、“恒大”這三大品牌能以巡演模式去定義。日前,南方都市報採訪了“迷笛”校長張帆、“摩登天空”老闆沈黎暉、“恒大音樂”老總宋柯,以五一音樂節熱潮為基點,討論未來中國的“超級音樂節”趨勢,以及音樂節規模擴大後,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恒大的擴張:開拓主流領域

——新一輪音樂節巡演,將定位在主流音樂

去年,恒大音樂節誕生之初,因為有地産商的雄厚資金和資源做後盾,底氣十足,雖然沒能完成原定計劃的全國30城巡演,最終只跑了20多個城市,舉辦了20多場,而且論單一場次的規模,也還遠遠不及“迷笛”、“草莓”,但以整個巡演來看待,則著實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創舉。

在宋柯看來,去年的第一輪巡演,最大的目的還是普及,讓中國更多小城市的民眾了解音樂節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看重的是整個中國的人口基數,當普及階段過後,這個市場將會大得可怕。

今年,當“草莓”、“迷笛”製造的“五一”音樂節熱潮漸漸退去後,恒大音樂節新一輪巡演又馬上接棒,本月底就將正式啟動。新一輪的巡演,宋柯也有了全新思路和定位,很明顯,他並沒打算要跟“草莓”、“迷笛”競爭,而是在這兩者以外,打造一個市場更龐大的音樂節。

“説實話,論搖滾,我做不過‘迷笛’的張帆,玩文藝我也比不過沈黎暉,我的強項是做主流的流行音樂。”這是宋柯在去年音樂節巡演中定下的一條思路,他認為,至今為止中國的樂迷對音樂節的理解還太過狹隘,認為音樂節就只有搖滾或獨立音樂,而真正的流行音樂則被排斥在外,他説,國外根本不是這個概念。

所以,今年的恒大音樂節巡演,他就是要打造一個以流行歌手為主體的音樂節,“細節的想法,我還是要等啟動後才能説,但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主流音樂節的概念,將會是《好聲音》加上《我是歌手》的現場體現。”

也就是説,恒大音樂節將以近年來最為火熱的幾個電視音樂選秀作為核心內容,打造出一個升級版的現場。但宋柯也強調,這只是演出陣容上的一個定位,但在表演形式上,會讓大家看到電視選秀中不一樣的內容,“最終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一場音樂節的感官,而不是一場拼盤演唱會。”

草莓的擴張:晉陞國際一線

——今年完成10城巡演,未來目標是擴張到30城

恒大音樂節巡演模式的誕生,也直接啟發了“摩登天空”的沈黎暉。其實早在今年“草莓”舉辦之前,沈黎暉就萌發了一個“超級音樂節”的概念——要把北京、上海兩地的“草莓”音樂節打造成“超級草莓”,同時也繼續把這顆“草莓”的種子撒向全國各地,在更多的城市舉辦“草莓”音樂節。

這計劃確定後不久,沈黎暉就在因緣際遇下遇到了張曼玉,而張曼玉的出現,無疑是成就沈黎暉這瘋狂想法的關鍵。此後,從簽約張曼玉到確定張曼玉的“草莓”首演,這一系列動作引起的全民關注熱度,都是沈黎暉意料中的事。

五一過後,“草莓”又上了一個臺階,如今沈黎暉對當初定下的“超級音樂節”計劃更有底氣,今年“草莓”除了北京、上海、以及這週末就將舉行的深圳外,接下來還將陸續在武漢、西安、成都、長沙、長春、廈門、廣州巡演,總共十站,其中廣州站初定在8、9月。

未來,“草莓”還將擴張到30個城市,沈黎暉以30城作為最終目標,之後他將停止擴張,開始精耕細作這三十顆草莓。“我們的時間表是兩三年之內,讓‘草莓’成為真正國際一線的音樂節。”在他看來,一線有很多標準,包括硬體、藝人級別、收入規模等,都必須要符合要求。

迷笛的擴張:試水境外市場

——今年有望舉辦香港迷笛,成首個境外舉辦的音樂節

相對於“草莓”、“恒大”的野心,作為最老資格的“迷笛”則顯得沒那麼鋒芒,儘管“迷笛”近年來也不斷在擴張,譬如除了已經營多年的北京、上海、長江迷笛外,之後又增加了貴陽、深圳迷笛,而今年再下一城,又多了一個太湖迷笛。

張帆説,用擴張來形容“迷笛”有點不貼切,一直以來,迷笛會落戶哪個新的城市,都不是張帆自己去主動的意願,“我們並沒有拓展市場,都是那些城市主動來邀請我們去當地的。”

儘管張帆不認為“迷笛”有很大的擴張野心,但不斷有新的城市來主動邀請“迷笛”入駐,也恰恰證明了“迷笛”這品牌影響力正在不斷壯大中。只是張帆的策略更為穩實,步步為營。

但“迷笛”並非沒有野心,早在去年,張帆已經在謀劃著把“迷笛”帶去香港,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出境的音樂節,當時甚至連地點細節都已確定,在香港的西九龍文化區。“按原計劃,我們本來是這個五月份就舉辦香港迷笛的,但後來因為香港那邊出了點問題,暫時延後了。”張帆強調,迷笛落戶香港是遲早的事,今年之內能舉辦的可能性也很大。

此外,早在2011年,迷笛就和台灣的海洋音樂祭達成長期合作,不僅同年8月在山東日照舉辦了首屆海洋迷笛,更通過樂隊互換和交流演出的形式進行合作。所以,未來迷笛開到台灣地區的可能性也很大。

未來預測1

——每個城市,都有一場草莓、一場迷笛、一場恒大

縱觀國內現今大大小小的音樂節,能夠延續舉辦數屆的也不少,譬如北京的“樂谷”、成都的“熱波”等等,但能實現一個品牌落戶不同城市的,暫時只有“迷笛”、“草莓”、“恒大”,而這三家品牌的負責人近年來也走得越來越近,常常相互溝通,大有結盟之意。

宋柯説,這一年來他和沈黎暉、張帆常常聚在一起,私底下聊得挺好。之後相互間也漸漸達成共識,“迷笛就是做搖滾,草莓著比較偏文藝一些的,而恒大主攻的就是主流音樂,大家都不衝突,在一條平衡線上共同發展。”

此外,恒大因為“財大氣粗”,去年不考慮市場風險,硬是在全國跑了一輪巡演,實際上也是給音樂節市場做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譬如以前有些小城市,是沈黎暉、張帆認為絕對不能去的,但後來看了恒大音樂節在那邊的情況,他們也對這個城市有了比較清楚的判斷。”

可以説,“草莓”計劃未來要在30個城市巡演,也是在之前恒大的摸底後獲得了很大信心。

“所以談到未來,我覺得一個城市如果在音樂節文化上有一個標識的話,那應該是一場迷笛,一場草莓,一場恒大。”這是宋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未來預測2

——是否進入巨無霸時代,還要看票價

回顧今年音樂節的盛況,草莓京瀘兩地的總票房高達25萬人,創了新記錄,而且沈黎暉還強調,這還只是在場地容量受限制情況下的票房數字,“我們今年是提前一週就停止售票了,因為場地就只能容納這麼多人,但其實還有很多想來的人是沒買到票的。”

因此,沈黎暉比較認同今年的現象,是中國音樂節發展的一個分水嶺,“要説我們已經進入巨無霸時代,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北京上海草莓的體量規模來看,確實是慢慢往這個方向在走。”

當然,一個音樂節能創造出25萬的票房,這在國際上已經算是不錯的城市,但更國際上真正的大牌音樂節相比,這數字還差很遠,所以沈黎暉也認為,即使是進入了巨無霸時代,也還僅僅是個開始。

“人數規模上看,我們的音樂節是到了一個層面,但你還得考慮票價,你要跟國際一線的音樂節相比,我們現在的票價還只是別人的十分之一。” 所以,沈黎暉的策劃是,未來草莓不會再往人數規模上擴張,而是逐漸地提升票價。

“但不能説單方面提價,我們的硬體和服務等各方面也必須要有相應的提高。所以這是一個好事。你不能説我們是國際一流的音樂節,但票價只有別人的十分之一,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必須在製作上把錢省下來。”

因此,沈黎暉認為必須在各方面都要達到一個標準,所有的系統都要符合國際的水準,中國的音樂節才能算是跟國際接軌。“但現在,我們確實還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

南都訊(記者 黃銳海 實習生劉玲玲 李曉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