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音樂家和他的電影大佬爸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2 10:08:32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上週日,一場名為“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到凱爾·伊斯特伍德”的講座在上海民生美術館開講。主講人是爵士音樂家凱爾·伊斯特伍德(Kyle Eastwood),他的父親就是美國著名導演、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主持人則是上海樂評人孫孟晉。當晚,凱爾·伊斯特伍德和他的夥伴們參加了在淺水灣文化中心舉行的“東岸爵士音樂節”壓軸演出。

從父親到兒子,音樂是這對父子共同的樂趣所在。不同的是,老伊斯特伍德的作品從來都不紳士,晚年的作品甚至顛覆了年輕時塑造的形象及世界,小伊斯特伍德卻溫和而彬彬有禮,音樂溫柔細緻,説自己“是一個平衡的人,即使是爵士樂手,即興也只是一小部分”。在這場講座中,小伊斯特伍德談自己的音樂、父親的電影,以及父子之間的往事。

老伊斯特伍德:在晚年成功顛覆自己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美國著名高産導演、演員,年輕時被義大利導演塞爾日·萊昂內相中,憑藉一部《荒野大鏢客》踏上成名之路。

在小伊斯特伍德的眼中,父親並不是一個如銀幕形象那樣寡言的人。小伊斯特伍德説:“雖然那些父親選擇的角色有他自己的影子,但生活中他是一個很好説話、很溫和的人。”即使在執導筒後,老伊斯特伍德依然是個溫和的導演。別人給他的評價是:“在片場他就像一個好的晚會主人,微笑看著但不説什麼。”

199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不可饒恕》顛覆了西部牛仔的英雄世界。在他的西部世界裏,沒有完全分明的正義與邪惡,所謂“行俠仗義”可概括為主人公在最後荒誕地幹掉五個人之後所説的話:“我殺人的時候運氣一直很好。”2004年,他的《百萬美元寶貝》亦大獲好評,從前半段的勵志到後半段的悲情,這部關於拳擊和尊嚴的作品成為第77屆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

小伊斯特伍德:一個平衡的爵士樂手

凱爾·伊斯特伍德,爵士音樂家,有一個有名的老爸,卻沒有和父親一樣走上電影之路。在大學主修電影導演專業的他曾休學一年,然後改修音樂,“從此再也沒有回頭”。小伊斯特伍德説自己從小就浸淫在音樂中,因為家中除了熱愛爵士樂的父親,還有同樣熱愛音樂的母親和身為音樂教師的外婆。

老伊斯特伍德本身是個出色的鋼琴手,在兒子六七歲的時候便教他彈鋼琴。十三四歲的時候,小伊斯特伍德接觸了貝司,並至今仍視為最愛。

成名以後,小伊斯特伍德自上世紀90年代起陸續發佈專輯,在紐約組織三人爵士樂隊到處演出。就在他和父親的軌跡漸行漸遠之際,電影配樂再次成為父子間聯繫的紐帶。“《神秘河》是我第一次為父親的電影配樂。父親很明確自己在某些場景需要什麼音樂,但他是個心態開放的人,能接納與他想像中不同的東西。”

和很多相互間存在張力的父子不同,小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父親幾乎沒有經過這個階段。當初放棄電影選擇音樂,父親支援他的決定;後來他作為職業音樂家不僅為父親的多部影片配樂,而且老伊斯特伍德一有機會就會去看兒子的演出。

對於父親的作品,小伊斯特伍德表示“很難説哪部最喜歡”,因為“從五六歲就開始看他的電影,很小就會去父親的片場玩,他的電影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他回憶道:“父親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就教我開車,老式的林肯房車,為了讓我在一部電影中演他的侄子,負責開車送他去面試。”

老伊斯特伍德執導過一部名為《鳥》(Bird)的影片,講的是爵士音樂家、BeBop的創始人查理·帕克的一生。小伊斯特伍德説:“父親十六七歲就開始喜歡上他的音樂。之所以選擇故事片而非紀錄片的形式來表現他的一生,是因為他成名前的資料非常少,巔峰也就是1947年到1951年這短短的幾年。當時正好有一個關於他生平的劇本,於是父親馬上決定要拍成電影。”

對於這位恃才傲物卻又被自己的慾望拖累至死的音樂家,同為爵士音樂家的小伊斯特伍德和他顯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他説:“帕克死的時候34歲,警察以為他有60多歲,屍檢的結果是他有一顆80多歲老人的心臟。新一代的爵士音樂家已經很少像他們那輩人那樣透支生命和才華的,我們都很小心翼翼。”

和收斂的生活方式一樣,作為一個在舞臺上總是站在後方的貝司手,小伊斯特伍德的音樂亦質感溫潤,一點都不張狂。他説:“我是一個平衡的人,即興對我來説只是一小部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