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藍線唱片店堅守正版20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1 10:37:34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藍線唱片”經營者傅雄在擺放唱片。
“藍線唱片”經營者傅雄在擺放唱片。

在網路下載風行,盜版光碟四處可見的年代,繞著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轉轉,已經很難覓到音像店的蹤影了。而在北京已經賣了20年正版CD的“藍線唱片”堪稱一個“奇跡”,有人乾脆封它為“京城老字號”唱片店。

藍線唱片店在北太平莊橋的東南角,這家四五十平方米的音像店裏,兩邊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CD,除內地搖滾歌手崔健、左小祖咒、何勇,港臺歌手鳳飛飛、齊豫、張國榮,國外知名的搖滾樂隊披頭士、滾石、U2等經典的唱片之外,還有很多新鮮奇特的唱片,出自名不見經傳的國外樂隊、歌手。

“我這主要是一些小眾歌手的碟片,想要又新又偏門的唱片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唱片店老闆傅雄指著右邊整整一面墻的CD説道。他自知,賣唱片是“一個懸崖邊上的行業”,但他始終保持著平常心態,“不管未來如何,我會堅持。”

現如今

音樂大腕都是當年老顧客

傅雄是“70後”,從小愛聽搖滾,愛聽歐美音樂,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唱片店。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他就通過電話預約開始幫人代訂CD。1993年,他正式開始賣唱片。那一年他22歲。

傅雄最先是去廣州進貨,後來轉戰香港。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唱片業的黃金年代,那裏擁有許多國外唱片公司的代理,還有HMV這樣的世界級唱片連鎖商店。“我第一次去就花了一萬多塊錢給自己買唱片。”傅雄記得,“那時候很多唱片店都是排長隊交款,很火爆。”

後來,傅雄覺得香港唱片主要偏英式搖滾,和內地歌迷的口味有偏差,於是決定直接聯繫國外的獨立音樂廠牌。在那個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他硬是憑著蹩腳的英語,通過電話、傳真,與國外唱片公司建立了聯繫。

由於傅雄自己聽音樂的口味很雜,所以他賣的唱片種類也很雜,爵士、搖滾、重金屬,還有很多非主流音樂。那個年代,國內在接收國外音樂資訊上相對滯後,唱片輸入渠道也不是很順暢,傅雄的小店因此吸引了不少音樂人,像張亞東、宋柯等日後成為“業界大腕”的人,當年都是藍線唱片的忠實顧客。“那會兒一張唱片就賣到100多元,而人們收入比現在低很多,大傢夥兒都是勒緊褲腰帶省錢來買唱片。”

20年間

唱片店換了六個地兒

20年間,由於租金的不斷上漲,傅雄一共搬了六次店。第一家藍線唱片是租用東四北大街往北路邊的一家花店的左半邊攤位,傅雄做了三個簡易的木頭架子,上面整整一面墻都擺滿了CD。那時,喜歡聽搖滾音樂的人都知道這個著名的“東四花店唱片店”。後來,藍線唱片陸續在地安門、新街口、西四、鼓樓開過,後來回到新街口,而今又搬到了現在的地方。

在傅雄的記憶中,10年前在新街口生意最紅火時,“那一帶有好幾十家唱片店,是北京音像店的聚集區。”那會兒,店裏一個月最次也能賣上千張CD,一個樂隊出新專輯很快就能賣掉近百張。

近些年,由於網路下載和數字音樂帶來了新的音樂消費方式和習慣,唱片成為迅速被淘汰的産品。尤其到了2005年,能容納上千首歌曲的iPod的出現,給唱片業帶來致命性打擊。“以前能賣一千張的專輯,現在能賣200多張就不錯了,還有一些專輯只能賣10張左右了。唱片銷量,不是‘下滑’那麼簡單,簡直是墜機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不做音像店的原因。”傅雄説。至於為何一直堅持賣正版,他説沒啥特別的原因,“我從沒想過賣盜版,那是對音樂的褻瀆。”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