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當搖滾、非洲鼓遇見木卡姆——2012烏魯木齊八音盒音樂節側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7 14:21:00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對許多新疆樂迷來説,12月7日—9日的3個晚上像是一場奇妙的夢。他們第一次在新疆,聽到了非洲鼓的鼓點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的手鼓在同一舞臺分別敲響;第一次在新疆,和中國搖滾標誌性人物張楚一起唱起中國搖滾的代表作《姐姐》。

這如同一次音樂的“絲綢之路”,非洲鼓、民謠、搖滾、木卡姆在這裡相遇。這條路連接起來的,不僅僅是傳統與現代。

到新疆:穿過骨頭觸摸你

12月7日晚已近12點,烏魯木齊市新中劇場,全場觀眾起立。在排山倒海的呼喊聲中,張楚返場,唱起了那首曾經在無數人心中激起漣漪的《姐姐》。

作為中國搖滾鼎盛時期的一個符號般的人物,張楚第一次在新疆的樂迷面前演唱。在現場,樂迷“憶家小米”感慨,“太激動,因為他的音樂裏有自己的青春。”

在當晚張楚出場之前,國內頂級的非洲鼓樂隊FoliFola已經用熱烈的非洲鼓Djembe鼓點,點燃了在場所有聽眾的情緒。而緊接其後的民謠歌手周雲蓬和小河,將王洛賓的《永隔一江水》特別獻給新疆,用民謠這樣一種柔軟的力量,去觸碰聽眾心中最純真的地方。

當天散場後,樂迷嚴兆斌難以掩飾自己的狂喜。“喜歡搖滾有十多年了,第一次在新疆見到這樣強大的陣容,見到這麼多自己喜愛的音樂人。”嚴兆斌説。

在新疆:音樂打開一扇窗

在這次音樂節上,新疆的本土音樂展現了它令人驚訝的多元和包容。

哈薩克族老人拜力汗哈裏阿克拜爾拿著斯布孜額,用這種哈薩克族傳統的吹奏樂器,吹出了來自草原的聲音。老人告訴記者説,他想通過樂曲,表達雲朵出天山的悲傷,額爾齊斯河河水流淌的美好。

來自喀什的維吾爾族老人吐爾遜買提亞則帶來了刀郎木卡姆,已近耄耋的老人用民族傳統樂器熱瓦普和卡龍琴,彈奏出維吾爾族人自由而古老的人生軌跡;用如沙礫質感的聲音,唱出沙漠綠洲的人們對恬淡生活的嚮往。

在兩位老人的現場表演中,新疆音樂人馬木爾加入了電子音樂的元素,創造出了一個石破天驚般的新的時空。而代表新疆當代搖滾力量的IZ樂隊、傀儡樂隊、舌頭樂隊,則將電子、迷幻、工業等多種音樂類型融合,直接而猛烈地衝撞著所有人的心靈。

音樂策展人穆謙説,“就像‘新疆人’一樣,‘新疆音樂’是一個多元化的概念。不論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還是漢族的,都代表著新疆人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身份。這次八音盒音樂節成為了展現本土音樂力量的平臺,連接著新疆音樂的過去和未來。”

音樂節:歌唱中尋找同路人

音樂超越了語言,成為文化間的橋梁。

老人拜力汗堅持聽完了三天裏所有樂隊的演出,他讓翻譯告訴FoliFola樂隊的樂手KuLi,很喜歡他們的演出。吐爾遜買提亞則説,音樂節上的好多音樂,自己雖然有時候聽不太懂,但是心裏能夠感受到一些共同的情感。老人們説,比起在家演奏,他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出來表演。

而兩位老人的表演樂器則成為後臺其他音樂人們的“寶貝”。KULI和樂隊的另外一名成員YUUKO總是忍不住地拿過樂器一試身手。

談到新疆音樂對自己的吸引力時,周雲蓬説,“新疆的民族音樂有著強大的敘事能力,這是我們的音樂所缺少的。”張楚告訴記者,“新疆這樣的民間音樂,表現的是音樂人自己的生命力。它能夠觸碰到你心中從來沒有被解放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在你身體裏是一直存在的。”

這是張楚第一次來新疆演唱,但他已經來過新疆三次。“每次聽到都會希望自己有機會能學習這樣的音樂,能夠把這樣的音樂放在自己的音樂裏面來做表達。”張楚説。

正如本次八音盒音樂節的策劃人張東所説,“希望這次音樂節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曲終人未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