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中秋之夜野孩子樂隊要回杭州 帶來“大河之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8 15:09:37 | 文章來源: 浙江線上-今日早報

9月30日中秋節晚,杭州本土誕生的野孩子樂隊將在杭州大劇院可變劇場,做一場名為“大河之上”的專場演出。當晚的演出曲目包括野孩子樂隊早期的經典作品、民歌翻唱以及近期新作。

昨天,這支樂隊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們去年曾亮相西湖國際音樂節,讓許多樂迷十分驚喜,作為國內新民謠音樂的探索者,這支樂隊的原始成員張佺、張瑋瑋和郭龍,將給歌迷帶來非同凡響的中秋節。

這個樂隊,生在杭州紅在北京

1995年,小索和張佺在杭州組成了野孩子樂隊。他們倆都來自甘肅蘭州,因此他們在音樂中結合了各種西北的音樂形式,例如信天遊(陜北民歌),花兒(在甘肅,青海和寧夏非常流行的民歌),還有秦腔(陜西的地方戲曲)。

一年後,小索和張佺來到了北京,有了新的隊友鼓手高輝,他們開始在北京的酒吧演出,獨特的演唱方式吸引了許多固定的追隨者,野孩子也漸漸地成為北京名氣最大的一支民謠樂隊。

“我最喜歡西北民歌的樸素和簡單,”張佺説,“聽上去就是人們在給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由於始創人員都出生在充滿濃郁民間音樂傳統的地方,他們對歌唱有著最本質的愛,用自然的聲音歌唱著生活的快樂和憂傷,這深深影響了野孩子的音樂理念。

2001年,野孩子在北京的三里屯南街創辦了“河酒吧”,那是公認的內地早期“LIVEHOUSE”的雛形。那個時候,萬曉利、周雲蓬、小河、王娟等初出茅廬的民謠歌手也在這裡演出。

野孩子樂隊的成員張瑋瑋回憶曾經在河酒吧度過的美好歲月:“一提到河酒吧就想起陽光燦爛的三里屯南街,我那陣子看什麼東西都像隔著一層熱空氣,就是青春的那種巔峰狀態,覺得一切都太美了。”

如今,河酒吧已經變成了過去式,從那裏出來的民謠歌手已經得到了歌迷的認可。

樂隊成員小索于2004年因胃癌病逝,如今,張佺帶著後來加盟的張瑋瑋、郭龍3人,組成了現在的野孩子樂隊,在演出的最後,他們都會唱早期野孩子的作品《黃河謠》,不撥弄任何樂器,只是清唱,像一場莊重的儀式。

這張專輯,紀念北漂致敬故鄉

在北漂12年後,張瑋瑋和郭龍共同創作完成了對北漂歲月和遙遠故鄉的懷念作品《白銀飯店》。

白銀是西北戈壁灘上一座小城,上世紀九十年代,張瑋瑋和郭龍在白銀飯店當伴奏樂隊學徒,然後他們走出白銀,開始北漂,從來沒有停止過做音樂。

張瑋瑋的父親是音樂教師,郭龍的父親是工程師。有一天,他們認識了白銀飯店樂隊隊長,他經常演唱一些西北地區傳唱多年的老歌。張瑋瑋説:“無數煙嗓子合唱出的歌聲,在空蕩蕩的院子裏飄蕩。這個場景,讓我身上從小被父親用竹棍逼出來的音樂細胞,徹底變異了。”

之後他們在蘭州的酒吧第一次聽到野孩子樂隊,這3個光頭,灰T恤,用布包著吉他,認真唱西北民謠的樂手,讓他們找到方向。到了北京之後,他們跟著野孩子滿城轉悠演出,生活健康嚴謹。“406路,15分鐘一趟,每天約在公交車站見。下午兩點準時開始接線,把節拍器的弦擰滿,走一圈正好35分鐘。下午4點休息,抽煙,做俯臥撐,感覺就是大家在一塊練功。”

在北京的12年裏,張瑋瑋和郭龍大部分時間是給IZ樂隊、小河、萬曉利、左小祖咒、王娟等人當樂手,以及為孟京輝工作室擔任音樂製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