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結尾女主角決定到外地上大學,在北京火車站廣場內的猶豫和徬徨中,結束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女主角房間中充斥著科特-柯本的海報,也表達了彭磊致敬之情。
不少年輕時迷戀過搖滾樂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心路歷程:覺得有關搖滾樂的一切都是那麼地神秘,以至於拼命地蒐集關於搖滾樂的一切資訊,但等自己成長後,就愈發覺得這一切不過是個空茫的幻象,而“中國人玩搖滾”這事兒本身也是一個可供戲謔的由頭。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的電影新作《樂隊》就是講的這麼一件事兒,這幾個週末在百老彙電影院點映時,有人在粗糙的影像中回想起自己的搖滾夢青春,有人認為對片中搖滾青年“無聊地走來走去”的生活感到不知所云。導演彭磊表示影片已過審,但收回成本的壓力很大。
劇情仍是那殘酷青春
有人看完《樂隊》後想起了二手玫瑰的歌詞:“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我必須學會新的賣弄,這樣你才能繼續地喜歡,因為藝術是個天生的啞巴。”而《樂隊》就以一個漂亮女孩接觸搖滾樂的“心路歷程”,展示了和北京地下搖滾樂有關的矛盾與困惑。
女孩怡文是個熱愛搖滾的高中生,她極度崇拜科特·柯本,房間裏貼了不少科特的照片,每天都要給他上香。她和好友江老蔫兒看演出結識了一支樂隊,並各自與樂隊成員發生了情感關係,怡文還成了樂隊主唱,被唱片公司簽約。後來,不靠譜的愛情和不靠譜的唱片公司讓女孩們理想破滅。另外一條線索是,科特坐著飛碟來到了怡文的房間,儘管只是躺在床上,但也給了迷茫期的怡文以心理安慰。
幕後回收成本壓力大
這部電影只用了兩個星期拍攝,導演彭磊稱,前期後期加起來大概投了100萬,對他來説“回收成本的壓力相當大”,因為“中國人對文化的消費欲太低了。”影片中出現的麥當勞場景和品牌電腦讓觀眾産生了“是否有植入廣告”的質疑,彭磊説他們沒有獲得任何植入廣告,在麥當勞拍攝是因為“我們看麥當勞好像管得不嚴,才進去拍的,拍完了似乎也沒人管。”
這部題材冷門成本較低的電影最近獲得了“龍標”,這對彭磊和團隊來説是個好消息,但目前只取得了在百老彙影城做點映的機會,還沒有發行商聯繫他和製片人。彭磊説,他對票房其實沒有太大期望,“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就好”,但他也説目前已經有投資商表示對他之後的作品有投資興趣了。
■ 對話彭磊
請麻木人群遠離此片
新京報:兩位女演員的“非專業感”是否你刻意想要的?
彭磊:其實之前找過不少女演員試鏡,但都不太滿意。後來無意看了趙怡文拍的一個雜誌封面,覺得很漂亮,約她接觸了10分鐘覺得很合適這部片子的氣質,有那種小女孩的勁頭,有點暈乎又有點不太高興,而且非常自然;而江老蔫兒也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女孩,她是一個從心底喜歡vintage的女孩,和那些所謂的喜歡復古的姑娘氣質都不一樣,也很適合這個角色。兩位女演員演出的效果讓我們非常滿意,至少在我看來要比那些所謂的專業演員有氣質和招人喜歡多了。如果找兩個專業女演員來演,我想我會吐的。
新京報:有人説,看完之後想起了二手玫瑰的歌詞“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你覺得《樂隊》和那首歌是契合的嗎?
彭磊:其實不太契合,因為這個電影裏沒有那種“土搖”的感覺,也並沒有把現實的生活壓力附加在理想中,表現得更多的是年輕一代的精神上的困惑。
新京報:映後反饋,有人説“看哭了”,有人覺得完全不知所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彭磊:也許會令很多文藝青年有共鳴,裏面的很多片段會讓一些文藝青年想起他們的夢想、追求甚至是親身經歷;但對另外一部分已經被現實生活洗腦的麻木人群來説,他們追求的是更為實際與無聊的奔命式生活,這部電影對他們來説確實不夠娛樂,也不夠網路。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康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