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華語樂壇最大規模民謠論壇 6月17號上海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14 10:30:55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華語民謠新時代論壇海報

華語民謠新時代論壇海報

6月17日,由十三月唱片和文學網站榕樹下共同發起的華語民謠高峰論壇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十三月唱片CEO盧中強、“榕樹下”網站CEO張恩超以及磨鐵圖書王小山合力策劃,南都娛樂週刊副主編蔣明、知名樂評人郝舫、張曉舟以及孫孟晉等將蒞臨論壇(李皖受邀參會,但因工作原因不能參與論壇,對此表示了很大的遺憾)。另外,當今樂壇具有代表性的民謠歌手周雲蓬、周治平、杭蓋樂隊、川子、萬曉利、山人樂隊、楊嘉松、鐘立風、郝菲爾、周朝、馬條、何西等也將到場。

此次論壇的陣容堪稱史上最強,所有人為了獨立民謠的發展匯集到一起。本次論壇也得到了南京音樂廣播、江蘇交通廣播、深圳廣電、紹興文藝廣播等國內知名電臺,以及新浪、樂視網、豆瓣網、蝦米網、切客網等網路新媒體的支援。

去年4月23日,“榕樹下·民謠在路上”首站登陸北京,從這裡開始,幾乎每隔半個月到一個月,這個滿載著民謠之聲的大巴就抵達另一座城市,將這個時代的明暗和冷暖與各地的民謠愛好者一起分享。到今年6月,這個被各大媒體稱為“民謠復興運動”的巡演已經遍及二十多個城市,每一場演出都會成為一次民謠界的聚會,場場觀眾人滿為患。他們的聲音有一種流水般的氣質:看似柔軟包容,卻堅定地向著一個方向流淌,無畏無懼越過高山和田野,越過森林和叢莽。

從李雙澤“唱我們自己的歌”到美麗島事件,從《同桌的你》到《幸福裏》,民謠正在一步步地從校園走向舞臺,又從舞臺還原生活。新生民謠歌手越來越多,音樂也不再僅僅局限于一把木吉他,音樂人更加關注的是現實社會裏大家的一些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我們那一代民謠與現在民謠的區別在於,我們那時覺得自己是好時代的壞孩子,而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是好孩子。”高曉松在出席北京首演時對新一代民謠歌手作出這樣的評價。

在2008年9月底的重慶龍水湖畔,十三月唱片CEO盧中強在中國當代音樂重慶高峰論壇提出“讓音樂回歸現場”的口號,在業內産生了巨大反響。這場論壇被稱作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對音樂産業的把脈”,它的影響擴大到了整個音樂市場。近幾年來,更多的優秀獨立音樂人秉承著“讓音樂回歸現場”的理念,在用心創作優秀音樂的同時,更加注重於音樂在舞臺上的表現。

然而國內的音樂大環境還是不容樂觀,屬於小眾的聲音在喧囂的都市裏依舊顯得微弱,音樂人的經濟支柱在迅疾的商業步伐下搖搖晃晃。很多人在做著努力,試圖喚醒下一個音樂繁榮的時代。已經持續一年多的巡演“榕樹下·民謠在路上”就是一個嘗試催化本土音樂的原創動力、讓音樂在商業時代依舊能夠繁榮並且保存著它的純潔性的試驗。

在巡演已經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時候,十三月唱片和文學網站榕樹下希望能夠通過此次發起的華語民謠高峰論壇來對先前的“試驗”和近幾年獨立民謠的生存狀態做一次盡可能全面的總結,共同探討商業植入的更多可能性,從而為獨立音樂乃至國內流行音樂謀求更適合發展的生存之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