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胡德夫以靈魂作歌:這次要在西湖邊唱個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01 13:52:12 | 文章來源: 都市快報

台灣省台北市,哥倫比亞咖啡廳,二樓的角落位置,擺著一支立式麥克風。它已經在那兒停駐了三十多年,靜看風雲變幻。

60歲的胡德夫,從22歲起就在哥倫比亞咖啡廳唱歌。那時候的他長髮披肩,唱著國外流行的英文歌曲,無數文藝青年在這裡來來往往。那是羅大佑歌唱過的閃亮的日子——張艾嘉經常逃學跑來聽歌,胡因夢(電影明星)坐在台下拍手,李雙澤(民謠歌手)喝著烏梅酒,洪小喬(民謠歌手)在旁邊整理歌譜……

當時華語樂壇還沒有自己的流行音樂,大家只能唱別人的歌,從披頭士到鮑勃·迪倫再到約翰·丹佛。身為台灣原住民的胡德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唱起小時候父親教給他的民歌《美麗的稻穗》,結果驚倒全場。

於是,台灣民歌運動由此展開,每個人都渴望能“唱自己的歌”。這場運動影響了整個華語樂壇,也是台灣流行音樂的起源。胡德夫由此被外界冠上“傳奇歌手”“民謠之父”等稱謂,但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而是他的歌聲。

李宗盛這麼評價胡德夫——他是沿著靈魂、從心裏唱的歌,他是台灣流行音樂的一個重要開始,直到今天,他還具備令人感動的爆發力。

這並不是一句來自後輩的奉承話。

今年五一,北京草莓音樂節,胡德夫單身上臺,唱起寫給母親的歌曲《臍帶》,底下近萬名剛剛從重金屬音樂中回過神來的年輕人,居然被胡德夫滄桑的歌聲感動得眼淚汪汪。之後臺上台下共同唱起《美麗島》和《少年中國》,胡德夫也忍不住眼眶濕潤。他以前從不知道,在大陸居然還有這麼多人懂得他的歌。

在人心浮躁的年代,胡德夫唱的是連綿的山巒、汩汩的溪水、廣闊的海洋、靜謐的月光、自由的飛鳥……只有這種蒼茫而原始的聽覺體驗,人們才會在音樂中發現另一個自我。

現在,他馬上要來到杭州,然後在西湖邊唱起自己的歌。胡德夫説:“杭州是一座很特別的城市,這次我要唱個夠!”

杭州的西湖醋魚是木佬佬好

音樂節能讓大家聽到更多好音樂

都市快報:您以前來過杭州嗎?

胡德夫:25年前到過杭州,待了三四天。我還去蕭山看了八月十八的錢塘江大潮,又去西湖上划船。還有靈隱寺,哇,那個地方很特別。一座城市裏面居然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山啊樹啊,太棒了!後來就一直沒再來過,這次聽到西湖音樂節的消息,我很高興。我愛吃西湖醋魚,木佬佬好、自家窩裏人(胡德夫學著説杭州話),哈哈。我特別開心,可以帶老婆一起來,帶她去西湖划船。

都市快報:您直到最近開始籌備新專輯,之前都在忙些什麼?

胡德夫:也沒特別可忙的事情。我常常跑到我們原住民的山上,因為當地發水災,要做一些重建的事情,還有一些保護我們當地環境的工作。現在人與人的關係比較疏離,我希望通過音樂把各種年輕人聚在一起溝通交流。

都市快報:您之前推出的專輯《匆匆》,有著特別濃的鄉愁,這次的新專輯是不是還是這樣的基調?

胡德夫:新專輯裏面有純咏嘆的歌,也有英文詞的歌,還有以前學唱過的一些孩提時代的歌。濃濃的鄉愁已經淡掉了,但更古老的鄉愁表現出來了。不是小孩子離開家鄉時的那種鄉愁,是對很遠古東西的致敬。

都市快報:《匆匆》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歌,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2》也用了這首歌作為插曲,很多人都聽哭了。

胡德夫:《匆匆》是我的老朋友陳君天寫的詞,他寫完之後問我能不能譜曲,三天后要交。我當時真的是沒吃沒喝,因為這是我的第一個作品。我沒想到我到60歲還在唱這首歌,我就特別慎重,年紀越大,唱這首歌感覺就越豐富,因為有了新的人生體驗。所以等到了西湖音樂節現場唱《匆匆》,肯定跟以前任何一次都不一樣。

音樂節能讓大家聽到更多好音樂

都市快報:您常常一首歌要寫好多年,為什麼?

胡德夫:因為我不是用寫的,是用唱的,唱到舒服滿意為止。我不識譜,就自己琢磨。有人問我,你怎麼那麼跩,唱歌時閉著眼睛。其實不是跩,因為我一睜眼,就容易分散注意力。

都市快報:您來大陸演出,會不會擔心大家聽不懂?

胡德夫:一開始確實很擔心,但在北京演出的時候,沒想到北京的朋友會做那麼多功課,當我發覺有人知道我的歌,還是那麼年輕的觀眾,我很感動。我們雖然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手拉手唱歌,但我們用深沉的方式見面,用深沉的方式激蕩。現在這種擔心越來越少,我相信返璞歸真的音樂,大家都能聽得懂。音樂是很美妙的東西,你只要唱出來,願意唱出來,都會聽得懂。

都市快報:這幾年大陸的音樂節讓有現場演出實力的歌手有了更多表演機會,您怎麼看?

胡德夫:大陸的音樂節做得非常好,最有意義的是——讓大家能聽到更多的好音樂。我參加過台灣海洋音樂祭(台灣的一個戶外音樂節),很有意思。音樂有很多表現方式,可貴的是可以讓音樂人跟觀眾産生激蕩效果。我希望通過參加西湖音樂節,多認識一些大陸的朋友。

都市快報:現在您最享受的表演方式是什麼樣的?

胡德夫:我希望能看著大山,背著太平洋,有自己小小的一塊園地。每次有朋友來,不管從哪來,我就告訴他們,這是我長大的地方,能吹得到太平洋來的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