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趙傳:忠於自己,忠於搖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11 13:29:52 |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混在人堆裏的趙傳並不惹眼。不高的個頭,戴著黑色貝雷帽,背影敦實,很容易就會被忽略。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而其貌不揚的男人,卻在2010年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上掀翻屋頂,引得全場觀眾起立大合唱。唱到高潮處,趙傳奔跑著掄起手中吉他砸到地上,連砸三次,整個場館充斥著聲嘶力竭的尖叫與呼哨。

“我可能有點人來瘋,尤其在演唱會上,我可以跟歌迷一起暫時忘掉人生,暫時忘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愉快。那是一種極限的快樂。”趙傳説。

6月25日,出道20多年的趙傳將首次在上海大舞臺舉行演唱會。而在這場演唱會之前一週,他將迎來自己50歲的生日。

成功帶來的壓力令他不堪重負

1991年,30歲的趙傳作為滾石唱片引入大陸市場的第一個歌手,在大陸舉辦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那年,可容18000名觀眾的首都體育館配備了兩千多名警力,趙傳在臺上邊跑邊唱,上萬觀眾點著打火機揮舞為一片閃爍星火,如迎搖滾盛世。

如今,趙傳的演唱會夾雜在羅志祥、蔡依林、南韓歌手Rain等偶像明星之間,甚至跟梁靜茹演唱會同天撞期。要向年輕一代歌迷解釋趙傳,1988年的那首成名曲《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未免顯得太過久遠。

趙傳發行過的專輯並不少,13張。但自2001年最後一張專輯《那個傻瓜愛過你》之後,他再無新作,僅在去年自費發行過一張包含三首單曲的EP,反響普通。他充滿搖滾爆發力的粗獷高音,封存于他最流行的那些歌中,代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集體記憶。

音樂人謝天笑曾回憶,在黑豹等樂隊還沒誕生時,是趙傳帶著流行金屬音樂元素的概念,開拓了大陸搖滾音樂人的眼界。台灣主持人吳宗憲更是直接稱趙傳為“台灣的崔健”。

17歲開始玩地下樂隊的趙傳,因1986年率“紅十字樂隊”拿下台灣熱門音樂大賽冠軍而“誤打誤撞選擇了音樂”。最初,他白天在貿易公司做小職員,晚上去酒吧演唱。進了滾石之後,他一心想實現自己的搖滾夢想,卻不知進入唱片公司意味著進入一個框架,更意味著妥協與放棄。

“你們看到的趙傳,是被唱片公司商業化操作後造就的趙傳。”他坦言,商業操作的後果有得有失,“你要不斷去配合早年的台灣綜藝節目,配合主持人做遊戲。那時候藝人是不能有什麼想法的,官方電視臺也控制著你。有歌迷當時寫信給我説,看到你在綜藝節目中被整,我們很難受。”

當年的新人趙傳,以《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我終於失去了你》與《我是一隻小小鳥》三張專輯連續獲得驚人唱片銷量,但成功帶來的壓力卻令他不堪重負,“我沒想到當名人那麼辛苦。我已經算是蠻隨性的人,出門不用打扮,能夠比較自在。但我追求的那種自由沒有了。人如果沒了自由,對創作就會有一種壓力。”

他把一個男人的無奈、矛盾、脆弱與執著激昂地唱進歌裏。《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中“一點卑微,一點懦弱/可是從不退縮”;《小孩》中“我承認我是個小孩”;《我終於失去了你》中“當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榮/當四週掌聲如潮水一般洶湧”;《我的諾言》中“每次面對自己人生沒有目標/不自覺地哭哭又笑笑/原來淚水是我發泄情緒的依靠”;《平靜的心靈》中“多麼的希望/像那一陣風一樣/自由自在地/吹拂在無邊的心海”。

現在做音樂的人都很有挫敗感

2001年初推出《那個傻瓜愛過你》專輯後,趙傳結束與滾石唱片的13年合約。他憤然離開的原因是滾石老闆寧可花錢培養還未做好準備的新人,也不願再投資他們這些中生代歌手。“藝人都是一種消耗品,當你還有商業價值的時候,就把你當搖錢樹,希望你就像一顆棋子,照他們安排的劇情去演。”趙傳無法忍受做受擺布的棋子。

十年,整個唱片市場的格局變遷可謂劇烈。數字時代的到來,令唱片業一片哀鴻之聲。作為旁觀者的趙傳,一邊在家中享受著為人夫為人父的天倫之樂,一邊關注著時代變革,“現在的音樂行業更加專業了,不再需要透過強勢媒體發聲,藝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現在是真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但同時,現在的唱片市場不是那麼景氣,音樂的消費渠道也改變了,歌迷依靠下載而不再買唱片,這對音樂行業來説是一種打擊。做音樂的人不能保證有一定的回報,大家都會很沮喪,很有挫敗感。”

2010年,趙傳自己掏腰包花了100多萬製作發行了一張EP,包括三首歌:翻唱劉三姐的《心想唱歌就唱歌》、新歌《最初》和醞釀了14年的《滿江紅》。趙傳説,那首充滿憤懣情緒的搖滾版《滿江紅》“也算是我與滾石之間關係的一種暗喻”。而在《最初》這首新歌中,趙傳唱道:“往事如浮雲掠過/時間在顛簸中蹉跎/悲喜交錯依然悠悠/從無放棄的理由……未來能盡情揮灑自如/只想重新找回那單純的最初。”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趙傳説,他目前的工作與生活都圍繞著音樂。除此之外,他還想以半自傳的口吻寫一部小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