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搖滾無能 民謠復興?“民謠熱”勁吹商演舞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1 13:28:06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搖滾無能 民謠復興?“民謠熱”勁吹商演舞臺

汪峰

 搖滾無能 民謠復興?“民謠熱”勁吹商演舞臺

老狼

 搖滾無能 民謠復興?“民謠熱”勁吹商演舞臺

鄭鈞

 搖滾無能 民謠復興?“民謠熱”勁吹商演舞臺

周雲蓬

7月24日,深圳音樂廳。集結了周雲蓬、萬曉利、馬條、鐘立風、山人樂隊、川子等國內民謠界腕級人物的“民謠在路上”音樂會即將開演,而這距離6月份在同一場地舉行的“小娟&山谷裏的居民”民謠演唱會僅僅月余。7月25日,最近很紅的邵夷貝也將在華僑城舉行個唱……這幾場演唱會的共同點除了民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票房“居然”都很火爆,像16年前校園民謠颳起的旋風那樣,如今民謠又重新熱起來了。

相對民謠大舉佔領市場,曾經很火爆的搖滾樂卻顯得很頹廢,票房很火的演出不多,即使火的也多是崔健、鄭鈞、汪峰這幫老牌歌手。昨日本報記者採訪內地著名的獨立音樂廠牌“十三月唱片”的CEO盧中強,他直言民謠的復興跟搖滾的無能有直接關係,“現在這股民謠熱的原因,跟搖滾樂的無作為有很大關係,魔岩三傑之後,內地的搖滾樂在整體衰退,這就給了民謠空間,現在民謠這塊的創作力量要遠遠大於搖滾。”

民謠走出小眾攻陷市場

民謠熱從全國颳起的先兆是在2006年,那一年被稱為“民謠年”,不僅華語傳媒大獎將橄欖枝拋給了萬曉利,《南方週末》將周雲蓬列為年度致敬歌手,“榕樹下·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民謠已經不止在校園。它在全國各地、在酒吧街、在各類演出現場。而反映在深圳商演是從這兩年開始:去年底,深圳相繼舉行了“2009老狼深圳不插電演唱會”、“未名湖是個海洋”、“水木年華演唱會”,票房出乎意料地好,而今年6月小娟在深圳音樂廳的演唱會結束之後,甚至還有媒體把小娟預測為“下一個郭德綱”,説她將像老郭一樣爆髮式地紅遍全中國。

去年主辦了“未名湖是個海洋”和“水木年華演唱會”的廣州明星巨典文化公司總經理石廣生,分析民謠熱的原因是“民謠歌曲的詞和曲直接而簡單,沒有宏大命題,率性、自由,表達的是清澈而又憂鬱的情緒,能讓人放鬆緊繃的神經,得到精神上的共鳴。”而主辦了“2009老狼深圳不插電演唱會”的深圳市盛世子曰文化公司總監王小波,則坦言民謠迎合了三四十歲消費主力的懷舊情結,他們早年聽著《同桌的你》,最懷念的是當年那種無憂無慮的情懷。

主流唱片業衰落帶來機會

不過,“十三月唱片”的CEO盧中強並不認同王小波的看法,他認為民謠的興起,最主要不是招攬了三四十歲的觀眾,而是因為“主流唱片工業提供的作品越來越少,尤其是最近5年,選秀音樂提供給人們的音樂形式大於內容,因此民謠這種原本流傳在民間的東西可以成為主力”,而且,他認為民謠的傳播相對搖滾來説更便利,“一把吉他,一個好的話筒就夠了”。而導致搖滾衰落,將觀眾和市場讓位給民謠的原因是創作力量的匱乏,“民謠未受傳統唱片工業、傳統娛樂業的侵擾,在以前的大工業模式下,民謠的優勢還看不出來,但隨著主流唱片業優勢的徹底流失,越來越顯著。好好聽一聽民謠的歌詞,太有意思了,現在拿得出手的民謠音樂家超過二十個,搖滾有麼?”

盧中強的旗下也擁有搖滾歌手,“目前在這麼多搖滾裏,價格最高的樂隊謝天笑是我們的,但也就這麼一個”。他説,“而民謠呢,馬條、山人、川子這些已經成名的就不説了,民謠現在全國是各地開花,人才濟濟。”“十三月唱片”是24日這場“民謠在路上”演唱會的主辦方,此前也提出了“民謠復興”的概念,盧中強解釋説“民謠復興”的這個“復興”,是“更好、更大的舞臺”之意,“當下是華語樂壇創作低迷的時刻,所以我們不管聲音大小,還是要發出來的。”

台灣著名作家、樂評人馬世芳曾著有《地下鄉愁藍調》一書,在他看來,內地的搖滾樂“自從魔岩三傑之後就幾乎斷掉了,從魔岩三傑到現在算算有十幾年了,這兩三年特別受到注視的是其中一個脈絡,就是所謂的中國新民謠。”他對新民謠的定義是,“他們的形象都帶著點落魄浪蕩的雲遊詩人的感覺,另一方面,他們的作品通常編曲不是太複雜,帶著很強烈的現實關懷的痕跡,語言詩的質感很強烈。”

觀眾傾向選擇個性化音樂

家住深圳景田路的龔先生,買了“民謠在路上”音樂會門票。70後生人的他説:“我喜歡民謠的這種清新淳樸、不矯揉造作的感覺,能讓人放鬆神經,相比許多流行歌曲來説更有個性,歌詞也更有味道,那些好像一個流水線上下來的流行歌曲,我是不喜歡聽。

除了唱片工業和搖滾樂的原因,盧中強還認為民謠的迅速傳播,跟豆瓣網等網站有很大關係,“豆瓣上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通過網路找到組織,然後給了小眾歌手人氣。像《織毛衣》這樣的歌,在微網志(http://t.sina.com.cn)上輕輕一推就爆發了。不光是豆瓣,還有校內、開心,甚至微網志,人們都在自發地傳播民謠,這就是自主的東西,不是通過電臺、電視臺,接受從唱片公司那裏強迫被灌輸的音樂。如今,人們對音樂的選擇是各式各樣的,有的人喜歡隨機播放,有的人喜歡尋找自己喜歡的,而尋找的人現在越來越多了。”

記者手記

全球興電音搖滾已黃昏

內地搖滾樂創作力量的集體衰退,早在5年前就已經顯露出來了,2007年崔健接受竇文濤的採訪時説:“我覺得搖滾樂在很大的層面上,它是一個商業概念。要是沒有商業的話,實際上搖滾樂也失去了它的魅力。”

而內地搖滾樂的衰落,跟世界樂壇搖滾樂的衰落息息相關,今年2月舉行的第52屆格萊美獎上,“最佳搖滾歌手”的提名除了48歲的Prince其餘全是50開外的老頭,其餘的重量級獎項,也多被一些老牌歌手捧走,並未出現新生力量,讓人感到搖滾樂的一種整體沒落。目前在全球都大行其道的是電子音樂,代表就是LADY GAGA,她的兩張專輯都獲得英美主要音樂獎項的肯定,目前也一直在被東西方的音樂界模倣,尚雯婕就因模倣GAGA的造型而經常被網友調侃。

目前內地搖滾正處在醞釀的階段,青黃不接是現狀,將來會不會爆發很難説,不過,目前確實還活躍著一批年輕樂隊比如Carsick Cars、刺猬,他們的風格更多吸收了西方的音樂特點,只是還不能獨當一面,像崔健那樣。

崔健自己也因為新作不及老歌那麼受歡迎而經常遭到質疑,他現在對搖滾的看法有了改變:“搖滾精神文化,實際上它完全可與其他的藝術去作為一種補充,或者是作為一種替代,只要他們打破傳統,只要他們不斷的質疑,不斷的去懷疑現實,通過那種懷疑表現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你也可以説這個就是搖滾。”

(深圳商報記者 于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