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熱波精彩落幕 很牛很國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04 09:04:07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溫暖

民謠迷的特殊節日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天空舞臺成為民謠迷的特殊節日。來自成都的民謠歌手吳卓玲、樹子、兩隻手槍,以及國內知名的趙牧陽、小河、周雲蓬輪番登場,奉獻給樂迷溫暖的、詩意的或者熱烈的、清新的民謠。

小河作為一位在民謠與實驗音樂之間游離的歌手,將傳統民謠加入了更豐富的音樂元素,唱聲變化多樣,令人迷醉。“中國搖滾鼓王”趙牧陽則帶來多首民謠力作,這位中國最早搖滾樂人執著而辛酸的追夢之旅令人感動,他的演繹如泣如訴,盪氣迴腸。被譽為“最具人文的中國民謠代表”周雲蓬,昨日21:30登場,他演唱了《沉默如謎的呼吸》等新老作品,分享生命中無盡的愛和數不清的風景。

新聞解讀

音樂節成為音樂産業盈利新模式

三大音樂節形成全新格局

記者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間,國內大小音樂節不下10個,其中以摩登天空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和後來居上的熱波音樂節為代表,形成全新音樂節格局。三大音樂節風格、側重點不一,但表演陣容也有重合,比如搖滾樂隊“痛苦的信仰”就收到了三大音樂節的邀請函;成都搖滾樂隊海龜先生、變色蝴蝶、馬賽克也先後亮相迷笛、熱波。

連續三天玩在熱波的音樂人高曉松深有感觸地説,過去常認為搖滾受眾很偏,今天借由音樂節形式,搖滾漸漸被主流市場接受,在熱波音樂節現場,搖滾知音無處不在,“你認為你很小眾,結果到現場一看,幾萬人都在唱你的歌。”著名攝影師蔡鳴認為,今年熱波音樂節上的樂隊音樂風格更趨多元,給樂迷帶來更多驚喜,同時,日益國際化的熱波音樂節也給海內外音樂人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現場音樂是大勢所趨

戶外音樂節是國外非常盛行、人氣很高的現場音樂表演活動,它以開放式全天候演出、全民狂歡的面貌吸引著年輕人。縱觀歐美音樂産業,以現場音樂為主的演出形式漸成主流。2009年,美國樂壇最權威的Billboard(公告牌)公佈的音樂藝人收入排行榜上,U2樂隊以總收入1.9億美元高居榜首,其大部分收入來自“360度”世界巡演。據統計,全球音樂現場在過去13年裏保持著年均12.5%的增速,目前,歐美藝人演出收入已達整體收入75%。在國內,剛公佈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李宇春2009年年度收入2235萬元,她在2009年開的“Why Me”和“阿麼”兩場演唱會票房收入就達1400萬元。

熱波傳媒老總李岱非常看好中國現場音樂前景,她説,觀眾到音樂節享受現場音樂,在定價上跟看一場電影差不多,熱波音樂節單日票價80元,3日聯票票價198元,大多觀眾都能承受。越來越多的年輕聽眾開始離開電腦,去現場享受更棒的音樂體驗。

音樂節要盈利還要社會價值

近幾年戶外音樂節在國內方興未艾,已成為了“五一”“十一”假期標誌性節目。更重要的是,在傳統唱片日趨沒落、網際網路音樂大行其道的當下,戶外音樂節漸漸成為國內音樂産業轉型過程中,一種備受關注的盈利新模式。一方面,音樂節盈利讓眾多演出商和音樂人士看到了希望,他們積極加入其中,形成良性發展;另一方面,風格各異的音樂節,也促進了音樂市場繁榮,為人們帶來更多更好的音樂。

李岱在做客成都電視臺15頻道《這裡是成都》節目時介紹,熱波音樂節盈利模式相對清晰,分為贊助、票房、現場消費三大部分。李岱認為,“評價一個音樂節的價值,應從長考慮,不僅僅要看它的盈利,還要看它為周邊經濟的發展和對整個社會帶來多少附加價值。”從首屆開始,熱波直接拉動了舉辦地新都區周邊的旅遊、房産等産業經濟;還與公益主題緊密結合,今年就與17家公益組織合作,創造了國內戶外音樂節與公益組織合作之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