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傳統民俗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淡然與真誠的泥塑藝術家張淑敏老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4-05 16:55: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訪談/ 陶一輝

藝術中國:張老師,您好。您是個泥塑家,好像您對音樂有著特別的興趣?音樂給您的創作帶來什麼的靈感嗎?

張淑敏:是的,我喜歡音樂,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有激情,藝術創作是相通的,看過什麼,就想把它表現出來。

藝術中國:您櫥窗裏的這些作品有很多年了吧?

張淑敏:20多年了。有些都壞了。是在運輸、搬家時壞的。泥塑的缺點就是嬌氣,還不能燒,因為裏面是鐵絲。

藝術中國:張老師,這件作品裏面有骨架嗎?

張淑敏:是的,頭跟脖子之間有鐵絲,胳膊沒有。因為有的有鐵絲你得出頭,泥一收縮、鐵絲不收縮就裂了。脖子之間應該短一塊,脖子短一塊再按頭,因為泥幹了就收縮,鐵絲不動就會裂,所以設計的時候還挺麻煩的,得有耐心,喜歡也就有耐心…

藝術中國:您好像有兩個哥哥,張守智和張守義也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他們對您的藝術之路有什麼影響嗎?

張淑敏:我受他們兩個影響比較深,我在美院附中的時候,他們在美術學院上學,後來我考上了美院,也是受他們的影響。我的家人兄弟姐妹7個,有三個是搞美術的,我大哥和兩個弟弟搞音樂。現在三個搞音樂的都不在了----

 

藝術中國:您開始接觸泥塑大概是在什麼時候?

張淑敏:我在美術附中時比較喜歡上雕塑課。我們是附中成立時的第一班,做人體需要大架子,抬架子都是男生,我當時身體不好,就做小泥人。記得有一年,在中央公園有一個捷克木偶展覽,放電影還有實物展覽。我覺得有些變形的,造型比較誇張的特別喜歡,是泡沫塑膠做的。都是神話故事,什麼春宵、一夜之夢、尼爾國王等。看了那個電影又看了實物展覽,給我啟發很大。捷克木偶造型誇張、簡練。

 

藝術中國: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捷克的動畫片,叫《鼴鼠的故事》。

張淑敏:對,《鼴鼠的故事》畫得很不錯,他們國家的動畫片都畫得挺好的。

 

藝術中國:聽説張景軲先生(泥人張第三代傳人)還教過您?

張淑敏:那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同學們都上山下鄉了,我身體不好,是陶瓷係的,泥人張工作室在工藝美院,我就跟他待了半年。還有湯老先生面人,也在工藝美院;我們陶瓷係有陶瓷雕塑課,以李張兵為主的,還有一個從法國回來的教授,老田是蘇聯回來的,這幾個老師挑了五個學生,成立了一個陶瓷雕塑課。和泥人有聯繫,陶瓷只不過是燒的。

 

藝術中國:當時張仃先生是院長吧?

張淑敏:對,他那時候比較喜歡玩具,所以他支援。

 

藝術中國:您覺得進入這個泥人張工作室以後,對您的創作有什麼幫助?

張淑敏:張仃、鄭可教授對我的幫助挺大的,現在已經去世了。張景軲我和他學了很多技法,他的泥人我沒有做多少,我不太喜歡寫實的東西,我在他那兒臨摹,做自己的東西,張景軲挺支援我的,就做了一些小泥人了。

 

藝術中國:您是指泥塑的製作方法嗎?

張淑敏:對,製作的技法學了很多,那老頭挺善良的,現在已經去世了。另外對結構的啟發也挺大的。

 

藝術中國:您上美院附中,工藝美院,是不是也跟現在一樣需要考試?中央美院附中的學生肯定是底子肯定特別硬的那種吧。

張淑敏:都得考啊。我們美院附中畢業以後上美院都得考,只不過到以後基礎課的時候,他們畫石膏,我們就開始畫人像了,因為我們從高中就開始畫了。文化課也是照樣考;基礎真是挺重要的。

 

藝術中國:我看您的創作幾乎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一個方向,您的作品涉及範圍很廣泛。您好象比較喜歡德國的版畫家柯羅繪之吧?

張淑敏:因為身體原因,所以內容都是間歇的;學繪畫,各種畫家都要了解,比如羅丹什麼的,當時受蘇聯的文化影響很大;

 

藝術中國:您是北京人嗎?

張淑敏:是啊,老北京。我們老家在河北,我們很小就出來了。我這兒是單位。我們廠子不是國家單位,是一般的工廠,我休息了很多年,後來找了一個街道廠,辦了一個展覽,80年的時候在美術館辦了一個展覽,後來美術館成立一個民間藝術公司,我就到那兒上班了。


 

藝術中國:去年我去地壇,採訪了北京民俗藝術家聯展,其中有一位先生做面人,我看做的特別精彩,也有做絹人的。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藝術,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些藝術家不太愛把作品推廣。我不知道這些藝術家是不是有種北京人獨特的氣質,願意自己玩自己的。

張淑敏:也不一定。我有一朋友做的核桃雕,18羅漢做的特像。他做東西不願意賣,人家花錢買也不願意賣。他現在眼睛也不如以前了。電視也報道過他。有好多都快消失了,快絕跡了。北京的泥人張跟天津的泥人張打官司,張超是真正的泥人張的後代,他是中央美院教授。群眾的眼睛可以看到誰的好誰的壞。

 

藝術中國:您現在還回學校嗎?

張淑敏:我不知道學校什麼樣了,但他們給寄來的泥都包好了,放在那兒,永遠也不壞。

 

藝術中國:您和以前大學的同學還有聯繫嗎?

張淑敏:老同學一直有聯繫的,去年在香山玩了一次,全國各地的都來了。還請了教我們的老師。除了去世的,差不多都參加了,有的帶著夫人、有的帶著愛人、老頭、帶著孩子都來了。玩了幾天,挺好的,特別坦誠。把中學時候的照片都拿來了,還有年輕時畫的畫,晚上有晚會有節目。誰都沒變,別看70了,一看都認識。愛演節目的演節目,玩了三天。我們班150多人呢,都有聯繫,誰在哪兒,都有通訊錄,誰有什麼情況,有什麼困難大家就幫助。美院附中的傳統,不管你是哪一屆的同學,遇到困難來電話了,我們連夜通知,第二天騎著自行車給他去捐款,一下子捐了五、六萬,有的從銀行裏面拿著錢去,我們畢業了二、三十年沒有見過面的;就是這種感情。

 

藝術中國:在淡漠的社會裏真的很感人,非常感謝您今天接受藝術中國的採訪,謝謝張老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