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剛剛過去的2014年,不同的畫廊在穩固“老主顧”、開拓“新顧客”上可謂各出奇招。如果僅從結果來看,這些方式都有可取之處。在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都需要打上中國標簽的當下,各家畫廊也在探索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更親民的價格
2014年藝術北京空間站的展位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為什麼?因為他們帶去的雙飛藝術中心的作品每件1000元;年輕藝術家郝經芳、王令傑共同創作的《藍色無字書》作品,每本2000元;另外一位年輕藝術家製作的燈箱裝置繪畫,每件4000元。這樣的價錢,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沒有門檻,難怪空間站運營總監馮穎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們畫廊自己的員工都會買畫廊經營的藝術家的作品,我本人就是其中一個。”
除了空間站,艾米李畫廊2014年也推出了許多價格非常平民化的藝術家作品。比如同樣在藝術北京上,他們帶去的剛剛簽約的年輕藝術家羅葦的作品,幾乎覆蓋了一整面墻,每件作品定價1000元,現場差不多就售完了。藝博會之後,畫廊為藝術家舉辦了個展,雖然有部分尺幅大的作品價格過萬元,但依舊能買到數千元不等的小幅作品;而畫廊簽約的另外兩位年輕藝術家馬丹、郭劍,已經分別舉辦過多次個展,目前價格在幾萬元。該畫廊負責人李穎表示:“這幾位我們代理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賣得很好,比如馬丹的作品在展覽的時候就全銷售完了,而且這其中有許多年輕買家,他們覺得作品很好,很喜歡,一問價格,沒怎麼考慮就買了。”
事實上,近兩年,像空間站及艾米李畫廊這樣經營幾千元至幾萬元價格作品的畫廊不在少數,價格如此親民的作品,讓藝術品收藏的門檻向更多人敞開,只要喜歡,沒有多少錢也是可以任性的。
更多元化的經營
北京芳草地畫廊是一家剛剛成立的新畫廊,依託其背後的僑福集團,從2013年在798藝術區開設第一個空間,到2014年位於芳草地購物中心的空間啟動,再加上即將於今年在台灣、香港等地建立新的空間及展覽館,畫廊的擴展速度可以用迅猛形容。
除了正常舉辦展覽、推廣年輕藝術家、銷售作品,這家畫廊最大的一項經營特色在於與各大地産商進行項目合作。
據了解,2014年,他們便與國內的兩個地産商進行了合作。畫廊總經理呂恒順説:“因為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本身就是商場、酒店與藝術品結合的很好案例,有許多的地産商老闆看到我們的樣本,感受到了藝術品在公共空間中的重要性,就會跟我們合作,把藝術品引進他們的地産項目中。比如我們2014年與山西的一個地産項目的合作,就是在它的商場裏,為其量身定制了一些繪畫作品,在一些合適的地方配上小古玩,在廣場中間,擺上大型雕塑。這時,我們需要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根據商場的特色和需求,來幫他們選擇合適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個北京青龍湖酒店的項目。在這個項目裏面,我們會在大廳放許多雕塑,包括藝術大師達利的雕塑,當然還有畫廊代理的年輕藝術家作品;每個樓層也會放上不同的雕塑作品;另外,還會根據不同的房間放置相應的藝術品。”呂恒順認為,這種與地産商進行項目合作的方式今後會是畫廊的一項主要業務,為此,他們每年都會在芳草地購物中心舉辦藝術節,與不同的策展人探討各種各樣的藝術展覽方式,通過這樣的活動,希望將商場與藝術結合得更好。
尋找畫廊的獨特“氣質”
隨著近兩年當代水墨在國內的興起,許多畫廊及機構都做了不少水墨展覽,其中不乏順水行舟者,但也有許多畫廊雖然做當代水墨的展覽,卻立足於“東方美學精神”這條線索,且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新道路。2012年剛剛由非營利機構轉變為畫廊的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便一直堅持“東方美學”這條學術線索。這兩年來,這家畫廊舉辦的多場展覽不僅在學術上頗受好評,市場反響也不錯。
“我在開始做畫廊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3年的展覽計劃,當時就想梳理當代水墨這條線索。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沒有想到之後當代水墨會變火。這兩年來,我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在做,這些年我們做了許多的群展,是想要梳理一下當代水墨的大的線索。”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夏季風表示,2015年中心將會開啟一些新的線索的學術梳理工作,包括舉辦一個“80後”藝術家為主的群展,對這個群體的創作進行一個學術上的梳理,同時也會開始著手做抽象藝術的梳理工作。
在夏季風看來,雖然畫廊現在做的許多展覽看似彼此關係不大,但卻都在他所理解的“東方美學精神”這條線索中。“因為在我看來一個機構的氣質跟藝術家的氣質是一樣的,當你做的展覽的氣質是比較一致的前提下,你的藏家系統也是很整齊的。我希望沿著這條線索來走,這意味著需要放棄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排除掉之後,畫廊對藏家的選擇,或者藏家對畫廊的選擇就會一致,每推出一個展覽、一位藝術家,就會得到這些人的關注。做畫廊與做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需要有一個品牌,這個品牌是基於人家對你的信任。在我看來,當你確定了自身的氣質,並把它做好,銷售就會變成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
探索更多新可能
2014年,還值得一提的是,一級市場似乎正在打破傳統的展覽形式,舉辦了一些“非常規”的展覽。比如去年年底798藝術區三大畫廊佩斯北京、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共同舉辦的“不在圖像中行動”的展覽,就讓人們對畫廊的展覽有了全新的認識。
除此之外,以項目的形式舉辦展覽也是許多畫廊的獨特之處。比如站台中國的展覽,許多展覽都是以項目的形式實施。2014年,他們實施的藝術家趙趙個展“如何”便是一個項目,首先是于2014年5月在香港空間舉辦的趙趙:“如何”個展,展覽上呈現了由一尊佛像轉化成的258件被金箔貼覆的幾何形體組成的裝置;之後,由畫廊促成藝術家趙趙與蘇富比拍賣會的首次合作,將作品授權給蘇富比拍賣作為當代亞洲藝術拍賣的重要作品之一,而合約本身、作品競拍落槌瞬間以及最終藏家購藏合約都將作為作品一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呈現,完整見證了當代藝術生産系統。“畫廊在不斷地尋找更多的挑戰和更多新的可能性。當藝術家有新的想法時,作為畫廊,我們更多的是跟藝術家去溝通,幫助他們完成這些新的想法,可能最終呈現的不一定是一件傳統意義上的作品,但我們願意提供這樣的平臺和服務,因為我們喜歡嘗試新的挑戰。”站台中國總經理孫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