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藝博會賣作品也要有態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4 10:58:35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三屆大藝博微數據

日前,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博覽會(北京)在798藝術區開張。經過3月至5月兩個月的徵集,共有近兩萬件作品送選,後經評審委員會篩選,來自全國73所藝術院校的800件作品入圍。參展作品涉及了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裝置藝術等13個藝術門類。

從大藝博官方公開數據看,2012及2013年兩屆大藝博成績斐然,共有上百所院校150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近4000件作品參加,平均成交率 40%左右,成交金額1500余萬。

據統計,本屆藝博會作品平均價格在8000元左右,價格最低的作品僅售800元,當然不乏3至5萬元的油畫作品。在開幕的第二天,很多作品已經被標紅售出,尤以水墨作品為最,個別場館“作品已經被貼了一圈”。平價作品,以量制勝,藝術行業不少青年從業人員多有前往掃貨者。

2014年,大藝博從廣州轉戰北京,共佔據了798藝術區14個場館空間及元典美術館,為期6天的展銷會,從目前展銷情況看又要爆棚。

沒畢業先入市場惹爭議

與80年代、90年代初的藝術家不同,如今的青年藝術家沒畢業就被市場盯著。對此,有三種意見。

對於參展的青年藝術家來説,多數嘗到了市場的甜頭。例如開幕當天,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生何微的國畫《都市街景》就被預訂了,這讓正準備考研的他有些驚喜:“錢其實不多,但至少證明我的作品能被市場認可,家裏人對我走藝術這條路應該也會多一些理解了。”走訪調查發現,對大多數藝術畢業生與家長來説,畢業後的飯碗更讓他們心安。

另一種觀點來自業界批評的聲音,一直以來有批評家和獨立藝術家認為,青年藝術家過早進入市場對於獨立的藝術創作不利,在其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藝術思想的時候,市場的庸俗趣味往往會影響到他們。正如在悅·美術館集中展示的央美與川美學生作品,功底的確更紮實完整,但也確實“賣相好”。上述批評聲音也算是對青年藝術家提出了更高層次、更理想化的希望。

其三,則是持相對中立的觀點,將市場的影響獨立出來。呂澎在評述當代藝術與市場的關係時認為:“簡單地拒絕資本與市場的結果不是將當代藝術擱置下來,就是在窘迫的形勢下最後掉進資本與市場的陷阱。”而批評家王林也將資本分為“善意的資本”與“惡意的資本”。與誰牽手,決定權在藝術家自己的手裏。

賣作品也要有態度

就在大藝博開幕的同一天,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這項舉辦了9屆的賽事以十數個獎項吸引了5000余學生的6000多幅作品報名。從參展作品的水準和展覽組織的專業性上,這個提名展值得稱道。

與之類似的是6月份剛剛結束的新星星藝術節,這個關注青年新銳藝術家的大獎賽將目光投向了未被畫廊與經紀人簽約的創作者,對裝置、多媒體等前衛創作多有關注,並且從歷屆評委陣容、組織結構以及獲獎藝術作品來看,尚是可圈可點。

在為期六天的大藝博上,參展作品的價格被明確地標注在標簽、畫冊、觀展指南上,以此省去客戶詢價的時間。與多數藝博會一樣,藝術家與主辦方五五分成,但大藝博免了藝術家作品的運輸費,對於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説,此舉更接地氣,與市場實現了無縫對接。同時,在北京站結束之後,還可以繼續申請參加冬季廣州站的展出。從市場的角度看,能夠賣出作品對藝術家來説不是什麼壞事,關鍵是藝術家在賣什麼樣的作品?抱著什麼樣的態度?“我們看中的是大藝博帶來的社會效應”,如參展藝術家陸璐所言,這句話也恰恰反面證明了在此類博覽會中仍然看不到參展藝術家實質性的思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